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在法斗拥抱“中华盖世之木”

发布时间:2021-04-16 15:33:17  

在北回归线经过的西畴县境内,不论你处在哪个旮旯角落,总会在不经意间遇到神奇。去年年底,我跟随作家胡廷武来到西畴县农村体验生活,期间到访了“华盖木的故里”——法斗乡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终于得以和大名鼎鼎的“植物中的大熊猫”亲密接触,拥抱和亲吻!

“法斗”这个地名太奇特,只听读音容易让人误会,以为是冷得“发抖”的地方。其实不然,这里的海拔只有1300多米,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氧量适中,气候宜人,适宜植物的生长。据介绍,法斗村四面环山,中间是突然“凹”下几千米见方的山洼,形状如“斗”,因而得名。法斗乡境内有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董棕槽州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华盖木。

我们在村民刘文昌的带领下,徒步从法斗村后山翻越羊山垭口,从水晶石梁子直接进入森林的核心区。在古树参天的密林中,跨过一条又一条沟壑,越过一道又一道山梁,在森林里摸爬了近两个小时,来到陡峭的髙梁子山坡上,刘文昌指着一棵大树对我们说:“看,这棵大树就是华盖木了!”

“喔——!”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长长的感叹,既有疲惫的倦意,也有兴奋的高亢。只见矗立在密林中的华盖木,形如伞状,独秀于林,树干高约40米,直径约有2米见方,树干上悬挂着一块“告示”牌,详细记录着它的年龄和身份编号。

大自然的神秘,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在几十平方公里的密林深处,独有一棵华盖木夹杂在中间,它从何处来?它为何而生?岂止是造物主的神奇,更是大自然的恩赐啊!我们纷纷涌向大树,又是拥抱又是亲吻,一遍又一遍。

1978年,植物学家刘玉壶在西畴县考察时,首次在法斗乡境内发现并命名华盖木,它是世界特有的单种属物种,是原始植物种类,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被称为世界上最珍贵的树种。西畴县也成为中国最早发现华盖木的地区,因此被誉为“华盖木的故里”,一时引起世界植物学界的轰动,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闻名遐迩。在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至今仍存活的华盖木有5棵,吸引了不少中外植物学专家不远万里而来,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家曾庆文,曾多次深入小桥沟保护区原始森林考察,2012年9月20日,在做华盖木传粉生物学实验时,因脚手架移位从树上坠下不幸殉职,为研究华盖木的繁育、实现回归栽培和保护濒危物种献出了生命。

据资料记载,华盖木起源于1.4亿年前,是木兰科中最古老的单属种植物之一,因其树干挺直光滑,树冠巨大而得名。华盖木为常绿大乔木,材质为浅绿色,光泽似玉似丝,是珍稀用材树种,被当地人称为“缎子绿豆树”,由于分布范围狭窄,且数量稀少而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也有人称之为植物“大熊猫”活化石。

华盖木对生长环境的土质、湿度、温度等要求严苛,仅分布在云南局部地区海拔1300至1500米的山坡上部向阳的沟谷潮湿山地。为上层乔木,树冠宽广,根系发达,有板状根。隔1至2年开花一次,花期在4月,果熟于9至11月之间。据专家介绍,华盖木之所以不易繁殖,是因为这种木本植物的花很香,开花时常被昆虫咬食雌蕊群,造成成熟的种子甚少,而即使有少量种子成熟,也由于籽种外皮含油量高,很难实现自然发芽。

华盖木有“中华盖世之木”之意,风姿绰约,高贵典雅,枝繁叶茂,惊世无双。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仅发现7棵大树,其中有5棵在西畴县法斗乡小桥沟大箐,且为中国特有树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2003年6月,国家设立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门以保护华盖木、长蕊木兰等多种木兰科植物及其生态环境、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目的。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906.6公顷,核心区面积为1211.7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41.04公顷,实验区面积为1953.86公顷。

小桥沟地势沿山脊起伏变化不大,最高点为水晶石梁子,海拔1883米,最低点为陈家寨,海拔1200米,相对高差683米。从法斗村后山的水晶石梁子到小桥沟的大尖山一带,相对高差250-300米,山脊稍为平缓,呈波浪状起伏。从西部小桥沟到东部的南昌,以山脊线为界,地质构造分异十分明显:北面为岩溶地貌,溶洞、漏斗、石芽、岩峰随处可见;南面则属山原地貌,大小山脊线明显,全部为土山。

逶迤的山脉,莽莽的群山,既让人神往,也令人兴叹,恨不得一步就能登顶。从地形类型看,保护区属中山山地、溶蚀丘陵地貌、断陷溶蚀盆地、喀斯特各类微地貌侵蚀和溶蚀河谷。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低纬度高原,东南近北部湾、西南距孟加拉湾不远,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随海拔高低,兼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常绿阔叶林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浩瀚的林海,参天的树木,汇集成一片绿色的世界,多样富集的植物生态链,是保护区最具特色的亮点。据统计资料显示:保护区内野生种子植物有187科946属3085种,分布区类型分为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特有分布等15种类型,其中,热带成分占优势有556属,占总属数的62.4%。种子植物区系显示了具有热带性、古老性、特有性、过渡性等特点。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以划分为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旧大陆热带分布等11种类型,是一个亚热带性质的区系,热带属和温带属分别各占50%,且蕨类植物区系类群丰富;有大型真菌139种和7个未知种,微型真菌30多种。

森林和湿地被称之为生命之源,为人类提供了新鲜的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有人形象地说:“吃这里的野菜养胃,喝这里的泉水养颜,吸这里的空气养肺,在这里生活养身。”我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这就是法斗人长得俊俏的原因了!小桥沟保护区最具特色的是物种的多样性,而“华盖木的故里”的美名,又给法斗乡的知名度增色不少,为全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生活在自然保护区的法斗人,是这方山水的守护者,也是一方山水润泽的受益者。新中国成立以后,法斗乡民众以愚公移山精神为动力,立志要改变山区的落后面貌,掀起了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他们挖山磊埂,掘岩搬土,建造梯田,把陡坡建成“三保台地”,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使农业产业连年丰收,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为解决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的难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们用了整整7年半时间,在没有任何机械装备的情况下,用大锤和撬杆等传统工具,一锤一锤地凿通了草果山一冲到法斗村长达500多米的引水隧道,使乡政府驻地及附近村寨用上了清洁安全的山泉水,也有效地灌溉了几万亩良田。用现在的视觉去审视,如此浩大的引水隧道工程,即使是机械化水平很高的今天,仅靠几十个农民自己组织施工,其结果如何也是不敢想想象的。

江山美如画,吟诗赠天下。法斗的未来在山,法斗的出路也在山,因为唯有大山才能拥有如此磅礴的气势,只有大山方可蕴藏如此厚重的能量。“借力打力”是一句武术的术语,借助自然保护区的辐射带动,依托“华盖木的故里”的扬名远播,美丽乡村之旅将是新兴的产业,为振兴乡村提供广阔的空间!

  (通讯员:黄贵方 )

(编辑:曾炜炜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