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抓拍是提高新闻照片质量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7-04-22 09:05:59   来源:文山新闻网   

所谓抓拍,是指摄影者在被摄对象不知晓的情况下快速抓取其自然、生动、最有表现力的瞬间形象,这是抓拍区别于其他摄影方法的显著特征。新闻摄影不同于一般的摄影,它必须真实、准确、生动地记录事实发展的瞬间,不能有半点虚假。这种决定性的瞬间就是靠抓拍,这是新闻照片成败的关键,早一点或晚一点按动快门都意味着永远丧失最关键、最生动、最真实的画面。因此,要提高新闻照片的质量,摄影者在采访中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在抓拍上狠下工夫,让自己的相机真实地记录事实发展的经过,把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奉献给读者。

纷纭复杂的生活是由无数个瞬间组成的,犹如无数个点组成一条线。典型瞬间是生活的缩影,谁抓住截取到这种典型瞬间,谁就懂得了生活的含义。在反映生活的艺术领域里,雕塑、绘画只能努力描摹间接表现,电影、电视虽能实录却无法凝固,惟有新闻摄影不仅能捕捉,而且能将这种瞬间永久固定下来,深刻地印在读者记忆中,由这一瞬间形成的艺术造型,使读者联想到前前后后的时间,从中领略、欣赏、理解新闻的内涵,达到一种升华、一种享受。

长期以来,见诸报端的新闻照片宣传味较浓、新闻味较淡,照片摆拍较多,抓拍较少,图解的平面报道较多、有深度有感染力的照片较少,这种一般化、概念化的宣传效果实在不佳,甚至常常引起读者反感。由于新闻摄影具有直观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它起着文字报道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才受到读者的青睐和关注。如果我们摆拍的照片过多,必然会影响新闻摄影的作用和影响力,新闻照片的可信性、可视性程度就会在读者心中大打折扣。新闻摄影同文字报道相比,在新闻性、真实性、思想性和导向性上有共同之处,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新闻摄影必须具有瞬间的形象性,这不是坐在办公室就可以发现和杜撰的,只有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形象。

一些摄影者在采访中,不管被采访对象在干什么,都要按自己的采访意图去组织拍摄,而且常常把这种组织拍摄的方法看成是多快好省的方法。有人认为,组织拍摄可以很快地完成任务,有时还能在光线、构图、人物的动态和神态以及景物安排上,获得较满意的艺术效果,时而也会产生一些较好的作品。于是,便有人认为,不是许摆不许摆,就看你会摆不会摆。不管如何摆,真正摆出来的照片都不会是特别感人的照片,这样的照片不仅经不起历史的检验,而且是造成新闻照片千篇一律、公式化、概念化的主要温床。

作为摄影者,应该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活动,不引起被摄对象注意甚至反感的前提下,“悄悄地走近目标物”,选择适当时机和角度,揿动快门,猎取被摄对象情感自然流露的生动瞬间形象。而那种“把活人当作木偶”进行“表演”拍出的照片,不仅拍不出成功的作品,而且败坏了新闻摄影的名声。“水清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古代诗人早已把朴素和自然之美表述透彻。贴近生活、走近生活,生活中处处闪烁着美的镜头,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作为读者,当把眼睛托付给摄影记者时,怎能不期待他们创作一张令人振奋的好照片呢?

就此来看,新闻摄影者必须深入到现实生活中,深入到新闻现场中,凭自己的视觉、听觉、思维从生活中选择典型,才能拍出有声有色、有情有理、有血有肉的照片。我们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面孔呆板、内容平淡的摆拍照片,它仅仅在文字说明上道出了新闻事实,而画面形象却没有表现出事实的主要情节和瞬间形态。这样的照片,严格说来算不得新闻照片,只不过是报纸版面的点缀物,或是文字报道的图解。令人遗憾的是,这类照片并不在少数,原因就在于许多新闻摄影者意识淡化,不善于发现新闻,习惯于补拍或摆拍新闻。某地发生一件新闻,记者不在场,怎么办?过后去补拍吧,但事情已经过去了,只好重新摆拍,这样的照片怎能产生真实的力量呢?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对于新闻摄影来说,新闻报道的事实却不是“新近发生的”,而是正在发生的;不是耳闻的,而是亲眼目睹的;不是导演摆布后补拍的,而是从生活本身的原型中选择的。在我们的摄影文库中,有代表性典范的作品,无一不闪耀着瞬间而永不减退的光辉,不愧为历史的记录,时代的写真。精彩典型的瞬间是可一不可再、可遇不可求的一刹那。人们常说新闻摄影要“一图胜万言”,实质上就是要求新闻摄影作品凭借一幅平面画,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而不是短暂的感官兴奋。当然,瞬间的抓取表面看来,只是按一下快门,但什么时候按、站在哪里按,却是摄影者对世界的看法,分析事物的能力、形象的构思、知识水平的显露等全身心能量的释放,综合实力的曝光。按快门,是决定性的,难怪被法国摄影名家布勒松称为“伟大的瞬间”。

抓拍对一般人来说是摄影的一种方法,其实,对于新闻摄影者来说,它是全部学问、工夫、修养、经验的一次总结。抓拍之作真实生动,摆拍之作虚假做作,摆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其实质是把作者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被摄对象,让客观事物服从主观设计。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必须是抓拍之作,要抓取瞬间精华,不要摆拍导演,也不能“摆中抓”,要把“不干涉对象”视为新闻摄影的基本法则,所有新闻摄影者都应无条件地遵守。

有所成就的新闻摄影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不摆拍、不干涉被摄对象,抓取最佳的一瞬间。”蒋齐生先生说:“没有抓拍,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照片,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记者。对于新闻摄影来说,抓拍是一项原则,一种风格,一种摄影观念,一种摄影哲学,一种摄影美学立场的体现。”他们把新闻摄影的抓拍提高到如此高度来认识,说明抓拍是新闻摄影生命力之所在,是新闻摄影者人格、作风、修养的综合体现。纵观世界新闻摄影的成功之作和新闻摄影者的成材之路,无一不是在抓拍上下工夫的,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才取得成功。

一个高素质的新闻摄影者除掌握快、熟、准抓拍技巧之外,还要不断地深入实际,熟悉人民群众的生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把深度反映在照片上。在现代摄影条件下,按动快门把客观事物拍下来并非难事,然而,不仅是把某些事物拍下来,而且要采访、观察、判断、选择,抓住最有意义的瞬间,使拍出来的照片包涵更多的思想意义,向读者传情达意,以形象的语言向群众谈话,使之受到教育、鼓舞、激励,获得知识。所以,每幅照片的拍摄,都是理论知识和技巧的充分运用。因此,没有新闻摄影者素质的提高和拍摄技巧的提高,一幅优秀新闻照片的产生不是轻而易举的。这需要新闻摄影者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从其他艺术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形象观察及形象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做到别人没看见的,你能看见;别人没发现的,你能发现;别人发现了但没有抓住的,你能抓住;别人拍不出来的照片,你能拍出来。

总而言之,抓拍是提高新闻照片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一名合格称职的新闻摄影者的成材之路。新闻摄影者只有不断深入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挖掘,认真思考,才能拍出更多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新闻照片。

(林佳统)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