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化中国行 | 积极备战!期待文山作品在“彩云奖”展演绽放异彩
发布时间:2024-07-16 17:36:37
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评奖及展演活动将于2024年7月16日至7月22日在临沧市举办。文山州共有21件作品入围决赛,其中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曲艺类4个类别共有10件作品入围,目前已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和提升打造。经过辛苦紧密的排练,演员们蓄势待发,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为云南省群众文化的最高荣誉,“彩云奖”自1997年起已成功举办五届,今年更是精彩纷呈。本次活动以“文化绽放彩云南·同心梦圆新时代”为主题,汇聚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七大艺术门类的精华,全面展现云南群众文化的多彩魅力与深厚底蕴。在这里,您将亲眼见证“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感受云南文化的独特韵味、创新活力以及多彩的民族风情。
接下来
咱们一起来看
今年文山州入围决赛的节目情况
音乐类《承恩塘小唱》
承恩塘是广南莲湖的旧称,始建于1819年, 属“蓄水以备缓急、引流以资灌溉”的水利设施。后因湖内遍种芙蕖,春季一片碧绿,夏季于绿伞盖下,生出朵朵菡菡,芳香浮溢,满城飘香,故而又因莲城之名,改称莲湖。湖水长年不涸,绿慌永驻,湖周围绿树成荫,茶余饭后漫步其间,令人心旷神怡。它是广南县城中心的明珠,是百姓们的精神寄托,任凭岁月流逝,始终默默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广南儿女。作品曲调取材于广南汉族和壮族的民间山歌,结合流行曲风的创作手法,表达了当代年轻人对家乡美景的自豪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音乐类《幸福花倮》
作品展现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彝族花倮人发生的巨大变化,到处青山绿水、荞花开满山坡,人们跳起悠扬的葫芦笙舞,共同憧憬幸福美好的生活。
舞蹈类《春风里》
《春风里》是由文山州文化馆打造的群舞,春风拂过傣家山水,风过之处只见绿意萌动,欣欣向荣,充满希望,处处彰显生命色彩。作品通过抒情写意的方法手段,结合文山黑傣独特的舞蹈动律,围绕“春风里的家乡,处处是绿水青山的美好新风貌”进行创作,真实反映傣家人于当下和谐社会幸福生活的愉悦心情。
舞蹈类《彝针彝线》
《彝针彝线》取材于砚山县“四张文化名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彝族刺绣》,人物形象是以砚山县维摩乡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陆芬为故事人物原型,王陆芬童年时代就对刺绣抱有浓厚兴趣,在母亲的熏陶下,从尝试刺绣一些鞋垫、小猫鞋、钱包等简单的小物件开始,逐渐成长为精通刺绣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她通过开展免费刺绣培训及成立刺绣合作社等方式,帮助各民族妇女学习刺绣、提升刺绣水平,带动了千余名绣娘脱贫致富,实现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完美融合。舞蹈以王陆芬为“针”,彝族妇女为“线”进行写意化的演绎,表现出在王陆芬的引领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彝族妇女们用勤劳的双手,通过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以及乐观坚韧、勤劳勇敢的彝族妇女形象。
舞蹈类《最后的光》
“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蹚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一千多次进出雷场,排除两千多枚爆炸物。“你退后!让我来!”是杜富国负伤前给战友的最后一道命令。
广场舞《瑶响》
瑶族广场舞贯穿于瑶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它不计较场地的宽窄,不追求观众的多少,扯片木叶就是最好的乐器,一根树枝或一把花束就是最好的道具,无师自通,情起即兴,兴起即舞,自吹自唱,自唱自舞,自舞自乐,自乐自娱。既丰富了生活,也陶冶了情操,使原本单调、枯燥的生活五彩缤纷,甜蜜快乐。
戏剧类《换酒牛》
该剧取材于流传在壮族地区的民间传说故事,本次创编,是在原剧本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新思想进行改编提升。讲述财主黄楚良诈骗佃户韦阿寿,以一条跛脚牛卖给阿寿,骗得阿寿夫妻辛勤劳动换来的银子。阿寿夫妻安排巧计智胜财主。第二天,财主到阿寿家吃收租饭,阿寿叫其妻阿香故意从竹楼下的牛厩中端酒上楼,说是跛脚牛能屙美酒。财主信以为真,便软硬兼施,逼着阿寿把“酒牛”退还给他,另外换给一条牯牛。财主拉回“酒牛”后,满怀酒兴等着牛屙酒,决意要吃醉才罢休。结果美酒没有吃着,而喝了牛尿。该剧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机智、幽默与智慧。
戏剧类《神医》
非法出版物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破坏民族团结,使得社会道德滑坡,不利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剧中人物采用非法出版的医疗书籍为群众治病,自以为是药到病除的神医,各种小偏方轮流上阵,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闹出了啼笑皆非的故事。
戏剧类《夜捉偷鸡郎》
该作品以乡村振兴、绿美乡村建设、庭院经济建设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坚守在基层的驻村工作队员,他们不仅仅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队队员,更多时候他们是哥哥、姐姐,甚至是阿爹是阿妈。他们心系群众,为了乡村振兴工作,为了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希望,用实际行动带领人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群众走上致富路的故事。
《夜捉偷鸡郎》通过家旺抓鸡熬汤、夜半被捉、母子交心、反哺工作队等情景,反映出了群众发家致富不忘工作队、心疼工作队的真实内心感受,真切地反映了基层群众感恩党感恩工作队的真情实感。
曲艺类《花开石头山》
《花开石头山》以享誉文山州、云南省乃至全国的“西畴精神”的铸造者、践行者,“党的二十大代表”谢成芬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刘超仁为原型进行创作。以彝族花倮说唱的艺术形式进行表演,用二胡、笛子、弦子、葫芦笙、木鼓等民族乐器进行伴奏。
作品以彝山群众参加全省彝族学会代表大会宣讲表演为契机,以忆苦思甜的方式讲述了坚韧、淳朴的西畴人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依靠“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信心和决心,自力更生、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故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广大群文工作者用不辞辛劳的付出和止于至善的追求,力求最好的呈现。相信在本次“彩云奖”的评奖及展演活动中,以上作品将会在舞台上大放光彩,展现文山的独特文化魅力!
(来源:文山州文化馆)
(编辑:谢思思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