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明有礼文山人 | 农玉英:用“孝爱”接替模范丈夫重任

发布时间:2025-03-19 11:20:40  

农玉英,女,壮族,广南县底圩乡底圩村委会平圩小组村民,她身形娇小,面容在岁月的磨砺下多了几分坚毅。二十年来,她以超乎常人的坚韧与担当,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稳稳撑起了一个家。

2000年,农玉英与在供电所工作的王光成组成家庭。婚后,夫妻二人携手同行,日子虽不富裕,却处处洋溢着温馨和甜蜜。他们一同规划着未来,憧憬着孩子的成长。然而,命运却在2004年4月30日这一天,无情地给了这个家庭沉重一击。王光成在面对偷牛贼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却不幸英勇牺牲,他被评为“云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但这个家却失去了顶梁柱。噩耗传来,家中年迈的公婆悲痛欲绝,身体和精神状态每况愈下。患有侏儒症的小姑子生活难以自理,眼神中满是无助。年幼的女儿才2岁,还懵懵懂懂,儿子更是只有8个月大,嗷嗷待哺。生活的重担如排山倒海般向农玉英压来,周围的人都劝她改嫁,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公婆也体谅她的艰难,委婉地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农玉英却心意已决,她看着这个家,看着身边的亲人,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坚定地说:“这个家不能散,我要守着它。”

从那以后,农玉英的生活被艰辛填满。2008年,公公王如文疾病缠身,在底圩乡卫生院治疗后不见好转,决定前往县人民医院。农玉英因要照顾家中老小,分身乏术,公公只能独自前往。一周后,放心不下的农玉英背着大包小包,牵着年幼的儿女,踏上了前往县人民医院的路。她蹩脚的汉语让交流充满困难,一路上只能靠着不断的询问和摸索前进。终于找到了县人民医院(旧址),可面对昂贵的住宿费,她只能无奈地带着女儿和儿子在医院走廊的凳子上过夜。夜晚,医院里的嘈杂声和寒冷的空气让孩子们难以入睡,农玉英紧紧地把他们搂在怀里,泪水默默滑落。公公最终确诊为常年吸烟导致的肺病,无法根治。回到家后,公公的身体每况愈下,一次意外摔倒后瘫痪在床,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家庭经济情况也愈发艰难,仅靠公公微薄的退休金和农玉英采茶叶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2015年,婆婆李桂华也因病住院,病情严重需要转到县人民医院治疗。农玉英安排女儿和大姑姐丈夫陪同,自己则留在家里照顾小姑子和儿子。面对高额的治疗费,她四处奔走,向娘家人求助。最终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婆婆顺利得到了治疗。2016年,女儿升入高中,家庭开支进一步增加。为了多挣些钱,农玉英又接手管理起亲戚家的荒地,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直到天黑才回家,累得直不起腰,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2018年,农玉英在采摘八角时,不慎从树上掉落,受伤严重,但她心里想着女儿的学业,强忍着疼痛,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女儿放假回家,才发现母亲的异样。2021年末,春节前夕,婆婆李桂华还是没能战胜病魔,离开了人世。农玉英站在婆婆的病床前,泪水肆意流淌,这些年的艰辛与委屈,都随着泪水一同宣泄出来。

从二十多岁开始,二十多年的时光里,农玉英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的风风雨雨。她用心对待公婆和小姑子,为老人养老送终,精心抚养儿女长大成人,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她在困境中从未抱怨命运的不公,始终不离不弃,让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延续。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色彩,却在平凡的日子里,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付出,深刻诠释了孝老爱亲的内涵,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坚守对家人的责任与爱,让亲情的美德代代相传。

(州委宣传部)

(编辑:李娟 美编:陆军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