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游云南·文山非遗之舞丨彝族弦子舞:阿哥的弦子响 阿妹的脚板痒

发布时间:2023-10-20 16:29:44  

编者按: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11个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历史底蕴,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非遗传统舞蹈犹如闪耀的星光,绽放出炫丽的光彩。它将人情味和烟火气融入其中,既有技巧性的表演艺术也兼具日常生活的情感表达,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表达融合一体,在一舞一曲中让非遗“活”起来。

为展现文山州非遗传统舞蹈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焕新力量,“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文山州学习平台联合推出“文游云南·文山非遗之舞”系列策划,带大家领略文山州非遗舞蹈之美,以绚丽舞姿延续古老传承,拂去历史的尘烟,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

在文山州众多的民族文化中,彝族弦子舞是最具代表性、全民性且一直延续至今的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折射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其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

文山彝族人口较多且分布较广,弦子舞是彝族男女老幼欢庆、娱乐的舞蹈,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影响深远。民间有“阿哥的弦子响,阿妹的脚板痒”“小小弦子一块柴,爱在心中抱在怀。衣裳磨烂好几件,生死不离这块柴”等绝妙而又夸张的谚语。可以说,只要有彝族人民居住的地方就有彝族弦子舞。

弦子舞以弦子伴奏而得名。弦子可以说是弦子舞的核心和灵魂,它声音悦耳、动听,高音清脆、中音明亮、低音丰满。轻轻弹动,犹如丝丝细雨;急促拨弄,犹如万马奔腾。弹弦者边弹边领舞,人们随后围圈挽臂或叉腰、叉手踏节而舞,热情洋溢,好不快活。

彝族弦子舞的特点是节奏鲜明,通俗易懂,表现力强,动作大方,全身上下随音乐节奏大幅度地扭动和抖动,时而“蹉步”,时而“跳步”,时而“跺脚”,弱则“蹉”,步子小,落地轻;强则“跳”“跺”,步子大,落地重。双脚颤抖,由腰带动臀部牵动全身前后来回颤动。

弦子舞的种类很多,大体分为两步弦、三步弦、四步弦、抖抖弦、跑马弦、温暖弦、悠心弦、半夜弦等。其中,两步弦、三步弦、四步弦、抖抖弦、跑马弦一般男女老少都跳,它主要是表演型或休闲型的;温暖弦、悠心弦、半夜弦则是恋爱者的跳法。弦子舞的这些步法还有另外一种名称,由于弦子舞步的动作大部分套路模拟动物走路,所以彝族人民还把这些舞步形象地称作鸭子摆尾、蜻蜓点水、苍蝇蹉脚、老牛擦背、小马跑步等。

彝族弦子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可二人跳、三人跳、四人跳、集体跳,少则十余人,多则成百上千人,队形可直排、横排、十字交叉、圆圈(人多可围成大圆圈,人少可围成小圆圈,或围成两层、三层);可拉手跳、男女对跳、原地跳、背靠背跳;可在舞台上跳、广场上跳、村头村尾跳、山间草坪上跳,还可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场合上跳。不分男女老幼,不限时间地点,节奏可快可慢,音乐和动作可自由反复。

弦子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普及性、原真性、传承性和民族性。其曲调之多、传承人之多实属罕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了传统的弥足珍贵。

如今,彝族弦子舞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活动已在文山“遍地开花”,受到了各族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成为全民性民间舞蹈,跳出了民族自信,跳出了和谐发展,成为团结各族人民的一条特殊的纽带。2009年8月,彝族弦子舞被云南省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联合出品

(来源:“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编辑:冯鹤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