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王翠:妙手银针绣传承,巧思彩线织日常
发布时间:2025-10-14 11:05:19
今年,在丘北县热闹的民族节日集市上,壮族姑娘王翠的“荷淑佈衣坊”摊位前人潮涌动,格外引人注目。摊位上,手机包、耳饰等配饰缀着精致的壮族刺绣纹样,改良款服饰既保留了传统壮服的温婉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的简约利落。这些独具匠心的作品,引得前来丘北普者黑旅游的客人们纷纷驻足欣赏、爱不释手。


王翠与壮族刺绣服饰的缘分,早在童年便悄然生根。儿时的她总喜欢围在母亲的缝纫机旁,看母亲为家人裁布、缝衣,自己则捡起碎布片,一针一线地给布娃娃缝制“小衣裳”。这份对针线与布料的热爱,从童年一直延续到成年。初中毕业后,她远赴上海的服装厂打工,在那里默默积累着服装制作的经验。2020年,为照顾父母,也为圆心中传承民族刺绣文化的梦想,她毅然回到丘北,创立了“荷淑佈衣坊”。


王翠的努力不仅让“荷淑佈衣坊”在丘北县稳稳地站稳了脚跟,更让她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年致富带头人。但她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让壮族刺绣这门传统技艺真正发扬光大,还需要更多人参与和传承。
近年来,在做好自身刺绣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同时,王翠还主动联系矣堵村周边的壮族老人和妇女,开办了免费刺绣培训班。她手把手教村里的姐妹们传统刺绣针法,从最简单的平针绣到复杂的打籽绣,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耐心细致。起初,大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学习,没想到渐渐都爱上了这门手艺。如今,已有二十多位壮族妇女加入她的团队,她们既能在家门口就业补贴家用,又能亲手传承祖辈流传的文化瑰宝。


参加过她培训班的人,对她都赞不绝口。“看到村里和身边的姐妹们靠自己的双手赚到钱,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我比自己获得成功还高兴。”王翠真诚地说。不仅如此,她还计划与八道哨乡的中小学校合作,开设民族非遗服饰文化宣讲课,向孩子们展示壮族刺绣的魅力,让更多孩子了解并爱上这门传统技艺,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荷淑佈衣坊”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王翠敏锐地抓住这个机遇,开通了线上电商平台,将精美的壮族刺绣产品销往更远的地方。她还积极参加各类文化产业博览会和非遗展演活动,努力让“荷淑佈衣坊”的品牌走出云南,走向全国。


创业初期,由于资金有限,王翠担任模特,为自己的壮族刺绣品牌代言,一步步打开了市场局面。在长年累月的钻研中,她不仅精通了刺绣技艺、色彩搭配与服饰设计,还不满足于简单复刻传统壮服。她巧妙地将现代时装剪裁融入传统元素,把壮族服饰改造成T恤、连衣裙、西装外套等日常款式,让民族之美既能在节日盛典上闪耀光芒,也能自然融入通勤、休闲等日常生活场景。


如今,“荷淑佈衣坊”的产品已覆盖从婴儿到长者的全年龄段,品类也从服装拓展至领带、水杯、运动鞋等文创周边。王翠坚持“手工设计打版+标准化生产”的模式,既守住了壮族手工刺绣与传统纹样的原真性,又有效地控制了成本,让更多人能够买得起、愿意穿这些蕴含民族文化的产品。


“真正的传承在于‘共享’,而非‘独享’。”王翠笑着说。她希望每一位穿上“荷淑佈衣坊”服饰的人,都能成为丘北壮族非遗的传承者和传播者。这位聪慧坚韧的壮族姑娘,用手中的针线连接起传统与现代,让世代流传的壮族美学,沉静而自信地走进了每一个寻常日子。

(通讯员:马卫忠)
(编辑:董飞 美编:冯鹤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0 号
文山评议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