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基层人大力量打通喜古车期生产用水“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5-08-19 17:11:10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

然而喜古乡车期村的生产用水

却成了困扰村民的难题

有时甚至会引发矛盾冲突

对此

人大代表、基层代表联络室

通过代表走访、反映、层层联通

最终合力解决了这一难题

生产用水不便 时常引发矛盾

文山市小街镇和喜古乡境内的车期大沟自1975年建成以来,环绕群山奔流不息,默默承载着灌溉沿线小街镇者底村委会和喜古乡车期村委会的2000余亩农田的责任。2021-2023年,在市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乡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全面修缮了多年来老化坍塌、断流的生命之渠——车期大沟,成为了一项历久弥新的普惠民生水利工程。

大沟是修通了,沿线的田地取水倒是方便,但离大沟距离远的田地,农户用水却要花大力气。农户每次用水都需要自己拉管,拉400米、700米,甚至拉一公里才能从车期大沟引水到自家田地,费时费力。

“为用点水还会打架啊,你去拉管过着人家的田,栽掉的人家不给过,有时候会吵架打架,能不能想办法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胡代表,能不能争取资金修条三面光沟方便我们浇灌田地啊”……

在喜古乡车期村委会的群众会和代表联络室,群众们你一言我一语向人大代表胡忠坤反映着车期大沟灌溉用水的问题。

喜古乡人大代表 胡忠坤说:“一方面是把大沟的水引到农户地里很不方便;另一方面有时拉管距离长,张三拉的管过着李四家的地,李四又不乐意,还会吵架,这些事情都是常发生,影响村内和谐。

代表多次走访 合力反映

了解到群众这一心声后,喜古乡人大代表胡忠坤多次到实地走访农户,了解到生产用水困难涉及到车期村一、二小组共300亩土地,100多家人的口粮和生产问题,在和喜古乡人大主席童志岳汇报商量后,胡忠坤整理了群众反映的问题,三面光沟要做多长、多宽、多高,路线要怎么走等,经过走访、调研、测量,最终把规格、预算交到了喜古乡人大主席团。

喜古乡人大主席 童志岳说:“根据上级一直强调的粮食安全问题,车期村的土地多年来一直是作为玉米、水稻等粮食生产用地,作用可想而知,用水不便给农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那我们应该想办法争取,打通群众生产用水的‘最后一公里

在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后,在文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喜古乡人大主席童志岳和马忠武、唐佳三名代表联名提出了提出了《关于喜古乡车期村三面光沟建设项目的建议》,该建议提出后得到了文山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及时得到回复,并列入人大专项资金办理,并要求喜古乡在群众栽庄稼前尽快施工。

打通群众生产用水“最后一公里”

最终在今年5月,一条长1350米的三面光沟一头连接车期大沟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一头通往百姓的田间地头,并在合适的位置都留有出水口,需用水时,只需放入沙袋拦截水流,水便会顺出水口留到不同的地块。

村民们盼了几年的三面光沟、终于修好了,覆盖了车期村一组、二组300亩农田灌溉,从此,村民们一年四季的生产用水再也不愁了,沟渠内水流不断、奔流不息。

车期村委会车期一组村民 熊正明说:“现在哪里都是三面沟,想在哪里放水都行,就不愁浇作物了,水充足了,粮食的质量和产量还会提高。

车期村委会车期二组村民 阮德洪说:“以前田里只能种玉米,今年修好大沟以后,我打算在地里栽秧了,收入就能提高,人大代表支持我们,让我们可以种其他作物了。

如今

在文山市喜古乡车期村

一条蜿蜒1350米的三面光沟静静流淌

清澈的水流顺着沟渠奔向田间地头

这条看似普通的水利工程

却是基层人大代表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点赞

(来源:文山市融媒)

编辑:唐雪娇 美编:冯明兰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