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文山市一批乡村将“大变样”

发布时间:2025-08-27 09:34:20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关键。近年来,文山市加强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让美丽乡村更宜居。

今年5月,文山市平坝镇小坝子行政村中寨村小组被选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经过23天整治,目前已全面完工。如今的中寨村小组,曾经污水横流、蚊蝇滋扰的角落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村道下建设的排污管网,房前屋后地面干爽,一幅清新宜人的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今年5月,文山市农业农村局与平坝镇通过深入调研,选定中寨村小组作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示范点。平坝镇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因地制宜推进项目建设,通过群众投工投劳、共建共管的方式,实现农村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双赢局面。

“以前路上到处流淌着洗衣服和洗菜的污水,经过治理后,村里的路面变干净,看起来舒心多了。”中寨村村民龙光亮说。小坝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远累说:“中寨村小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从6月15日开始动工,于7月7日完工,用时23天。小坝子村共有11个自然村需进行生活污水治理,剩下10个村将在近期动工,计划9月底全面完工。”

1个村级共建理事会、3套导向机制、3种筹资办法、0盲点管护——这是平坝镇创建的“1330”工作模式。平坝镇党委书记王艺霖把它比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最怕‘干部干、群众看’,我们要把群众请上C位。”按照中寨村小组基本情况,平坝镇创建“1+N+1”村级共建理事会体系,小坝子村党总支书记、村“两委”骨干、村民代表组成9人团队,下设工程建设、劳动就业、产业发展3个专业组精准对接技术实施,发动14名本土能工巧匠组成共建小组,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

从规划设计到管材采购,从组织施工到工程验收,共建理事会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对每个环节严格把控。针对中寨村“山”字形分布特点,村级共建理事会规划2条排污管道走向、2个大三格污水收集池,按片、分户接管,共铺设排污主管400米、排污支管1200米。按照铺设污水管道收集、集中建设污水处理池的方法,在污水处理池旁因地制宜打造人工湿地,让污水变清水,成为滋养农作物的水源。

此外,平坝镇通过政府引导、群众主导、技术指导的“三导”机制精准发力,采取政府补助10万元、村民自筹资金2.6万元、挂包单位帮扶3万元的“三个一点”方法破解资金难题,建立“零距离管护”长效机制,形成“建得起、管得住、用得好”的全过程闭环。目前,该模式已推动落水洞村生活污水治理等9个项目落地生根。

王艺霖介绍,目前,全镇共有26个自然村需要实施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每个村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确定治理方案后,下一步将根据村级共建理事会的发展路径,按照“1330”模式推广治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据了解,2023年,云南省启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明确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因村施策推进,重点对高原湖泊流域和城镇周边村庄优先采取纳管入厂模式治理,对非生态环境敏感区域采取“小三格”“大三格”模式治理。

近年来,文山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导向,坚持资源化利用为先,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98个行政村654个自然村污水治理,污水治理率77.78%,一批乡村将“大变样”。

(牛世婷)

(编辑:郭韦 美编:冯鹤 二审:刘虹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