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网信人”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发布时间:2021-10-29 15:34:51
文山州委网信办围绕学史力行、学史增信、学史明理、学史崇德,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落实在行动上,聚焦办实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以“小切口”办好群众急难盼愁的烦心事。
有活动阵地,人气旺了
“自从村里活动场地硬化后,现在大家都不‘窝’在家里了,都出来锻炼身体了,州委网信办为我们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说到村里的变化,马关县麻竹塘村村民李如平连深有体会。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文山州委网信办主任颜远祥在调研走访中,麻竹塘村村民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落实。
“现在生活好了,可是群众茶余饭后没有一个活动场地,还真不方便。”在一次调研中,文山州委网信办主任颜远祥听马关县麻竹塘村村小组组长陈文道说起村里缺活动场地的问题。回来后,颜远祥及时筹措4万元资金,统筹驻村工作队员和当地群众硬化500多个平方的活动场地,解决马关县麻竹塘村群众文化活动场地缺乏问题。
“小铲子”铲出“新风尚”
养牛一直是芦差塘村、麻竹塘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传统产业,养牛户达40多户,由于牲畜多,加之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意识不强,环境卫生一直不太理想。群众的事就是自家的事,张伟、赵丽娜两位副主任自掏腰包,购买50把铲子给养牛户方便铲出路上的牛粪。“现在没有理由不讲究卫生了,村里的环境卫生大有改观,小铲子铲出了文明新风尚。”看着村里的环境卫生一天天变好,留住乡愁美景,村民们都非常开心。
同时,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制定村规民约,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直面“脏乱差”问题根源,不仅注重“面子”,还注重“里子”,实行季度“红黑榜”评比。如今,村民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灯亮了人心也齐了
如今,走进马关县麻竹塘村,田间地头富民产业一派丰收景象,大山深处山村旧貌换新颜,一张张脱贫后的笑脸灿烂绽放。但是没有路灯,晚上出行生活不便,一直是村民的一块“心病”。得知这一情况,州委网信办筹集资金5万元,在麻竹塘村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明亮的路灯,照亮的不仅仅是村内的道路,更照暖了村民的心窝子,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实,文山州委网信办“为民办实事”的事例不止这些。村里有了太阳能路灯、有了新水池、农村网络素养示范基地投入使用了,提高了基层群众学网、懂网、用网的能力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在马关县芦差塘村委会,一个个“微心愿”、一件件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农村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不仅让村里增“颜值”而且还添“气质”,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州委网信办班子成员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充分利用“我为群众办实事”“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等活动载体,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着力在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上下功夫,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通过财力、物力、人力解决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目前,共投入资金25万元,为群众解决急难盼愁的事20件,开展社区志愿服务15次。
(周来)
(编辑:郭韦 排版:李法楠 审核:李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