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绿美乡村要警惕三现象
发布时间:2023-09-22 10:23:22
绿美乡村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具体行动,是美丽中国在云南的创新实践。时下,在《云南省绿美乡村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指引下,广大农村全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绿美乡村建设热潮,如何让绿美乡村真正实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人更富,我们要警惕三种现象。
警惕“同质化”,打好“特色牌”。绿美三年行动指出,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搞一刀切,防止千镇一面、千村一样。然而,在绿美乡村建设,一些地方为追求村庄的整洁统一,好多村庄都被要求“粉刷墙”,还美其名曰“美化村容村貌”。有的盲目追求高标准,硬性要求每家每户都建有菜园、花园或果园,甚至连建设风格也要求统一……这些现象的出现,表面上看美观大气上档次,实则是各种模仿、复制的思想在作祟,看到其它村庄这样做很漂亮,不切实际的就照搬照抄,甚至一些没有水的地方,也要照着水资源丰富的村寨,非要建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结果小桥流水最终成了枯桥死水,景观变成了累赘。
警惕“一阵风”,打好“制度牌”。随着绿美三年行动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打造出了省级、州级、县级绿美乡村示范点,但是,检查验收一段时间后,当你走进这些村寨就会发现,有的村寨已经“涛声依旧”,各种脏、乱、差现象又“死灰复燃”。通过走访绿美成效长期保持的村子你就会发现,这些村寨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村规民约”制度制定的有效、有用,不仅做到有人管、有人抓,还要人人遵守。轰轰烈烈的绿美乡村建设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端,如何把挂在墙上的制度落到实处才是让绿美建设“一阵风”转变成“四季风”的有效保障。
警惕“花架子”,打好“务实牌”。绿美三年行动指出,提升乡村绿化美化,围绕“村旁、水旁、路旁、宅旁”,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菜则菜,组织发动农户在房前屋后、庭院内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需要的是接地气、贴民生的画龙点睛建设。然而,一些村寨不顾村情实际大拆大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各种豪华景观。有的把为了追求所谓乡土气息,刚刚铺好的水泥路面又重新建成石板路面等等各种挥霍建设资金行为,就想建成所谓“打卡地”,失去了绿美乡村建设“因绿而美、因特而美、因多样性而美”的本质。绿美建设,我们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该村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做好绿美乡村建设。(广南县融媒体中心 余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