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丨网络谣言何时休?综合施策方有路
发布时间:2024-07-30 16:50:28
随着雨季的到来,云南野生菌成为美食界的焦点。然而,一些人为追求热度,不惜编造和传播关于野生菌的谣言,造成了公众恐慌。今年5月,玉溪市澄江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接到举报,有人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声称在清水江的一个偏远小学校,有几名小女孩在烧烤野生菌后当场死亡。经调查,这段视频是网民为了吸引关注而故意编造的谣言。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早在2021年7月,一段类似的视频就在文山州丘北县流传,声称有几位少女在山上烤食野蘑菇后不幸身亡。尽管当地职能部门及时进行了辟谣,但谣言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广,令人咋舌。
网络谣言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影响深远,它们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引发公众的恐慌,干扰社会秩序,损害公共利益。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不能以身试法。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也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得发布、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在面对网络谣言这一问题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单纯依赖法律手段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作用,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综合施策,多管齐下。
首先,提升网络素养和法律意识是关键。通过教育引导,让公众理解网络言论自由亦有边界,任何发言都应遵循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以及他人合法权益。这种意识的培养,应当从小做起,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形成一种全民共识。
其次,强化网络监管不可或缺。构建一个高效的网络谣言举报和处置体系,能够确保及时发现并查处网络谣言,有效遏制谣言的蔓延。这要求相关部门具备高度的警觉性和迅速的反应能力,以及时应对网络上的不实信息。此外,舆论引导的力量不容小觑。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积极传播正面信息,引导网民理性对待网络信息,自觉抵制谣言,不轻信、不传播。这种正能量的传播,能够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健康的舆论氛围。
最后,网络实名制的推进也是一大助力。实名制的实施,让每个人在网络空间都有一个明确的身份标识,这不仅增加了网络言论的透明度,也使得个体在网络上的行为更加负责任,从而有效降低谣言的传播可能性。
网络谣言的破坏力不容小觑。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抵制网络谣言,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为构建美好社会共同努力。
(马旭芬)
(编辑:李娟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