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丨建设“xin”农村 让砚山乡村振兴更有“文”味
发布时间:2024-08-06 09:07:54
乡村,是承载着太多游子“乡愁”的地方,它曾出现在离乡游子的思绪里,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句中,它似乎自带“文”味。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建设新农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要让乡村振兴有“文”味,才能为乡村发展注入灵魂与活力。
“xin”火相传,打造文旅路线。砚山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留存着丰富多样的历史遗迹、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民族手工技艺等民族文化瑰宝。许多红色革命遗址和传统建筑,保留了古朴的风貌,这些历史遗产是乡村的独特标识,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它们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然屹立,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借助这些历史遗迹、手工艺,打造文旅路线,讲述那些被封存的记忆,让信仰有寄托。同时,注重开展乡土文化教育,让后辈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储备人才。
“xin”兴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借助砚山本地的土陶、弦子、玛瑙、刺绣的产业,做强做大文化宣传,学习建水的紫陶博物馆打造四张文化名片博物馆,设置陈展室、表演区、体验馆、购物区,依托壮族的三月三、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采花山等民族节日开馆,打造“一体式”服务,让艺术引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消费购物,在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把文化留在农村。让乡村成为人们记得住的乡愁,寻得到根脉的精神家园。
从“xin”出发,培育文明乡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精神支撑。随着砚山绿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各村开始整顿村容村貌,“形”是基础,“行”才是根本,文明的乡风需要“有形”向“有行”发展。传统的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逐渐被摒弃,科学知识和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育的普及让农村的孩子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也让村民们更加重视知识和文化的力量。文明新风尚的兴起,让农村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充满生机与活力。
绿意迎“xin”,建设诗意的栖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视野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广袤的田地、绿意盎然的山林、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村落、扑鼻的清香、虫鸣鸟叫依然是令人向往的田园风光。村民们在享受现代化便利的同时,依然能够在田园中劳作,感受土地的温暖和大自然的馈赠。这种田园风光的保留,让农村不仅有了现代化的舒适,更有了诗意的栖居。这种适宜的栖居正是农村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是将城市人口引向农村。
(王建梅)
(编辑:谢思思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