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七花杯”网评大赛 | 以“绿”为媒,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4-08-06 15:53:26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绿”产业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希望。文山绿色资源丰富,绿色经济发展底蕴深厚,绿色铝、三七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有力推进。“绿”产业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增长,更重塑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结构,绘制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发展新画卷。

生态农业是“绿”产业的重要基石。过去,传统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不仅造成土壤板结、水质污染,也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受到威胁。如今,生态农业理念的兴起,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有机种植、循环农业等模式逐渐普及,减少了对化学投入品的依赖,提高了土地的肥力和农产品的品质。稻田养鱼、林下养鸡、林下三七等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生态+产业”两相宜,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的良性循环。2023年,文山“三品一标”累计认证(登记)536个,46户企业产品入选省级“绿色云品”品牌目录,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456亿元。只有加强生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加快推进绿色、有机认证,才能不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实现增收致富。

乡村旅游是“绿”产业的新兴力量。文山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民情,这些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乡村依托自身特色,打造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项目。西畴三光片区以美丽的田园风光为卖点,推出了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等活动;广南蚌古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修复古村落、古民居,开展民俗文化展览和表演;丘北普者黑将生态与康养相结合,打造出了生态康养小镇。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成为“诗和远方”,实现旅游收入504.75亿元。可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将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转型中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

延长绿色产品产业链是“绿”产业的重要环节。以往,农产品往往以初级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利润空间有限。而绿色加工产业的发展,让农产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文山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动能转换,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和延链补链工作的不断推进。2023年,绿色铝产业发展迅猛,铝产业工业产值达567.39亿元,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352亿元,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456亿元。绿色加工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村就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促进了乡村的稳定和繁荣。文山八县绿色资源各具特色,各县应因地制宜,深入推进“一县一业”,发展壮大香料佐料、高品质肉牛、绿色蔬菜等优势产业,建设万亩蓝莓基地、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等项目,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聚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让各种绿色产品在壮乡苗岭上“百花齐放”。

展望未来,“绿”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将愈发凸显。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绿”产业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绿”为底,向“绿”而行,共同推动“绿”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让绿色发展的理念在云岭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铸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

(张丽美)

(编辑:谢思思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