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丨传承与保护共进 探索传统村落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4-08-06 16:13:46
从古而来,向新而生。传统村落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观念的变迁,传统的建筑和生活方式也在逐步被破坏和衰败,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为了保护传统村落不被破坏,政府应当提供政策、资金、人力资源和科技等多方面的支持,各相关部门充分重视,共同努力,才能探索出传统村落发展新路径。
保护与发展,“活化利用”护住乡土文化。传统村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想使本土文化得到延续,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进行全面的探索与分析,深度掌握传统村落的建筑风格、历史遗产、环境效果等,然后把这些信息做好记载。接下来,利用古老的住宅、宗祠等,建设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村史馆、乡贤馆,展示传统村落发展历史和当代价值,打造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从而构筑一个农村卓越的传统文化教学场所。
守护“文化乡愁”,让技艺世代传承。传统村落生活的文化传承价值,是传统村落的主体与灵魂所在。为了保护和发展传统的村落文化,我们需要“看人、看物、看生活”。传统村落的老一辈居民是村落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他们拥有独特的民俗、信仰、技艺、人文环境等,只有他们能够真正保护和传承这个村落的文化遗产。要下大力气保护好非遗传承人,在村子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形成老艺人肯教、年轻人肯学的社会氛围,让传统技艺世代相传。
通过创新和振兴,使传统村落融入现代生活。保护传统村落不仅是对历史价值的挖掘和理解,也是当前与传统的深度交流。我们应该在维护传统乡村环境的基础上,让村民们能够尽情地体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一个关键的路径就是将传统的住宅和乡间风光融入现代的生活,使得现代的舒适度与人类对于原始自然的审美追求相互融洽。因此,在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时,应当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需求,包括老旧房屋改造、精神文化需求、教育需求等,从而让村民更积极主动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去。
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必须依赖于村庄环境的整治、传统建筑的修复、文化遗产的保护,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来支撑。也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逐步建立一个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吸引更多热爱乡村,并愿意到乡村来的有志青年到村子发展。其次是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村子有产业支撑,有造血功能,村民回来能就业、能安居,传统村落才能真正“活”起来。
(郑琼)
(编辑:谢思思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