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丨和美乡村建设应突出“四个一”
发布时间:2024-08-07 17:06:37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当前,和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背景下,应突出“四个一”建设和谐美丽乡村。
在经济发展上做文章,农业产业发展要突出“一村一品”。农村经济要发展重点是有市场欢迎的产业,要聚焦“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理念,有志青年愿变“新型农民”,乡村振兴才有希望。一是精心思考谋划。农村产业项目要结合区域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深入调研、精心谋划、精准滴灌。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持续加强对沟渠、道路、智能设备等产业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改善条件,降低成本,建设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庭院经济、散种散养进行补助,让农村传统经济迸发活力,形成规模和特色,增加市场竞争力。三是生态安全发展。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规范科学发展,大力生产有机、生态特色农产品,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健康化发展,提升农业产业收益。四强化科技支撑。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有针对性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推广使用先进农机农具。摒弃“科技与狠活”思维,利用有机、生态原材料进行健康深加工,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在社会稳定上下功夫,乡村有效治理要突出“一网一制”。和美乡村建设关键在于乡村得到有效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聚焦“一网一制”治理理念,发挥网格作用,强化普法服务,建立稳定保障复盘追责机制,对纠纷未及时化解、公正未得到保障、正当权益未受到维护等发生重大事件情况必须进行复盘追责,建设法治乡村,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一是纠纷件件全化解。当前很多乡村存在着山林、土地、婚恋等纠纷,有的甚至几十年没有得到成功化解,当事方怨气重,存在“民转刑”风险,威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充分发挥村组网格的纠纷排查、监测上报作用,发挥村级、乡级网格的主体作用和县级网格的攻坚作用,集中县、乡、村干部力量全力调处矛盾纠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二是公正时时全保障。依法依规开展纠纷调解、案件审理、资源分配、惠民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全面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对违背法治及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单位和个人追责问责,更好地保障和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利益处处全维护。乡村治理要对各行各业“潜规则”和各领域不正之风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持续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尊重每个家庭、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平等正当权利,共同维护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在生态美丽上求实效,绿美村庄建设要突出“一庄一韵”。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历史埋藏着精彩故事,记忆隐藏着依恋过往,文化传承着家国情怀。围绕绿色美丽目标任务,把整治提升人居环境作为共性要求和基础工作,把“一庄一韵”作为个性要求和特色举措,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绿色美丽乡村。一是常态整治人居环境。按照收干净、摆整齐、建文明要求,宣传引导践行文明卫生生活方式,摒弃陈规陋习,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并严格执行,每周确定一个上午、固定一个时间,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人员,确保村间道路、村过境路、农户室内及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引导群众把常态整治维护卫生形成习惯。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争取把绿美乡村建设作为国债、专债等支持项目,作为促进就业和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的重要举措,广泛征求意见谋划实施,把村内道路、路灯、绿化、村标、排污、景观、凉亭、公厕、文化墙等作为项目建设内容。大力支持垃圾分类规范回收,大力支持发展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配备垃圾收运车、垃圾桶等,进一步提高环卫设施装备水平、垃圾转运处理能力,有效解决乡村生活垃圾问题。三是融合历史文化特色。用规划景区的思路规划乡村,用建设景点的理念建设乡村,既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又要挖掘资源、彰显特色,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全域旅游为统揽明确目标定位、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发展路径,结合山水生态、农耕文化、民族特色等地域文化资源,把记忆深处的景物展示出来,把优秀文化精神呈现出来,建设传统村落、特色民居等,构建支撑有力、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在发挥作用上出实招,服务队伍建设要突出“一心一意”。建设和美乡村,村组干部及党员作用发挥是关键,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建立健全机制、尊重和听取群众意见,让基层党员干部有时间和精力全心全意、一心一意服务。一是在工作事务上减负增责。形式主义蚕食着党的群众根基和国家的公信力,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上级带头、动真碰硬。倡导开展工作要抓住关键问题、不复杂化,多做实事、少做虚功,减掉不接“地气”的决策,避免“新瓶装旧酒”的操作,排查停止没有成效的工作,杜绝“搞形式”“瞎折腾”,让基层党员干部从填报表、点课件、写材料、理台账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村组群众中解决产业、纠纷等问题。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要经过深入调研和征求意见,确保任务科学、措施可行、成效显著,干一件成一件。同时,压实基层党员干部在产业就业、纠纷调解、民生保障等事务上的责任,因履职不力出现问题的实事求是进行追责处理。二是在回应关切中改进工作。深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抓实做细群众工作。密切联系服务群众,认真听取和吸纳群众意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正确看待舆论监督,对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反映的涉乡村舆情要及时调查核实、实事求是处理,对重大舆情可由上级主动介入调查核实处理。经调查核实属网络谣言的按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对确属工作存在问题的及时纠偏,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及时将核实处理情况向社会公布,增强公信力。三是在考核考评上注重实效。转变方式、优化指标,不搞台账考核、材料考评。工作考核考评主要了解基层组织作用发挥情况,是否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了解乡村党员作用发挥情况,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月做一件好事实事。注重平时工作考核及督导,年度考核采取“看听访”等方式,重点看村组变化及发展成效,听群众评价及工作建议,访作用发挥及短板弱项,充分发挥考核考评的指挥棒作用,确保乡村经济有发展、民生有保障、稳定有成效、群众有赞誉。
(李孟绩)
(编辑:谢思思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