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这十年”·社会民生保障专场发布会实录 | 文山州民政局发布稿
发布时间:2022-08-22 19:04:39
十年砥砺奋进 铸就民政辉煌
——在“文山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文山州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 芳
(2022年8月2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文山州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芳。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文山州民政局十年来的工作情况作简要介绍。
2012年以来,文山州民政局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牢记初心宗旨、担当使命任务,革弊鼎新、攻坚克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全州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绩,有力服务了全州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开展了低保专项清理整治、农村低保动态管理、脱贫攻坚精准救助“百日行动”等工作,把符合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不符合条件的坚决清退。同时,大幅提高保障各类民生保障标准,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1620元/年提高至5343元/年;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280元/月提高到700元/月;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104元/月提高到910元/月。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02.43亿元;发放城乡特困供养金6.16亿元;实施临时困难群众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2.79亿元。截至目前,全州纳入城乡低保困难群众27.91万人,纳入特困供养1.05万人,临时救助2.25万人次,全州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切实兜牢“民生之底”。
二是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圆满完成第六届和第七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成员6902名,社区协商和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和监督等制度不断完善。村(社区)干部生活补贴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引领能力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力抓好省级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投入资金253万元,推进文山市、马关县、广南县省级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并取得成效。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全州133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部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深入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治理工作,以移风易俗、民族团结、环境卫生、早婚早育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覆盖所有村小组,基层群众自治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养老服务更加贴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完善养老服务机构,探索多元化、规范化、精准化养老服务,共建设城市公办养老机构 11个、农村敬老院68所、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4个(含在建),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2个,农村幸福院226个,老年活动中心(室)362个,老年大学9所,老年学校159个;老年医院(科)11所(个),老年幸福食堂2个;全州养老床位总数增至10324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1.2张。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高龄津贴的发放实现全覆盖,逐步提高发放标准,按照80-89周岁50元/月,90-99周岁200元/月,100周岁以上1000元/月标准足额发放,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四是社会事业更加和谐。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开展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专项行动,年均办理婚姻登记5万余对。全州65个婚姻登记点全部实现在线实时登记和婚姻管理信息化,依法办理收养登记940起。深化殡葬改革和服务创新,2016年7月全州殡葬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投入建设资金3.2亿元,建成投入使用殡仪馆8个,建成投入使用经营性公墓3个,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96个、村级农村公益性公墓6874个,全州火化区火化率达100%,累计兑现殡葬改革惠民补助资金7159.3万元,厚养薄葬、节地生态、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社会组织培育管理进一步加强,各类社会组织在养老、扶贫、济困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为行业协会商会共计减免企业会费494万元。全州乡(镇)社工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建成州级督导中心1个,县级指导中心6个,乡镇(街道)社工站挂牌建设104个,配备人员491人。大力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全州累计在全国志愿服务系统注册有1677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98466人,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达116.2万小时。全力发展福彩和慈善事业,积极开展福彩助学工程,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工作,首款“文润山青”地方即开型彩票面向全国发行,全州福利彩票销售网点扩展至319个,累计销售福利彩票30.04亿元,筹集公益金10.5亿元。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及物资折款30367.97万元。区划地名和界线管理有序推进,完成了州际线,州内界线联检工作,规范城乡地名设置,做好《云南省地名志》(文山州)词目条的采词、地名更新等工作,建立健全地名数据库,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资料档案归档工作。
五是民政服务更加高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民政系统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民政服务质量。“互联网+民政服务”不断推进,社会救助申请“不见面审核”,推广使用“政府救助平台”,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搭建婚姻系统、养老系统、儿童系统等“综合业务平台”,积极推进高龄津贴申请在“一部手机办事通”App上线试运行数据录入工作,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2年以来,全州通过“政府救助平台”申请21342件,为62534名高龄老人发放补贴资金5107万元。完善了12066名农村留守老人和25878名失能、半失能老人信息台账。儿童权益保障更有力,借助云南大学、国际儿童救助会等高校和公益社会组织等外部力量,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开发“村(居)委会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示范”项目12个,建成儿童之家970个,配备儿童福利督导员234名、儿童主任978名。
六是从严治党更加深入。各级民政部门更加坚定地把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要求,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民政发展、制定民政政策、部署民政工作,抓党建促业务,持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坚决整改巡视巡察、审计等反馈问题,大力整治农村低保等领域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拓展。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回首十年,文山州民政系统为新时代文山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贡献了民政智慧和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广大民政干部职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展望未来,全州民政系统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持续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