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这十年”·文山市专场发布会实录 | 文山市主发布稿
发布时间:2022-09-07 16:42:11
“文山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山市专场
发布会主发布稿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山市的变化。首先,我代表中共文山市委、文山市人民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文山市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文山市翻天覆地、沧桑巨变的十年。十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文山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争先进位,跑出了经济社会跨越赶超的“文山速度”。
下面,我重点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文山市十年来的发展成就。
第一、“十组数据”数说文山十年之变
1.GDP: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大关,从138.74亿元增至360.53亿元,年均增长10.5%。
2.人口:全市常住人口由48.15万人增至62.5万人,十年增加了14.3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从25.6万人增至42.3万人,十年增加了16.7万人。
3.城镇化水平:建成区面积由25.5平方公里扩大到41.4平方公里,增长了近1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2.4%提升到68.1%。
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2元增至40870元,年均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410元增至14746元,年均增长12.1%。
5.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从19.25亿元增至49.42亿元,年均增长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7亿元增至23.47亿元,年均增长10.6%。
6.社会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92.59亿元增至210.87亿元,年均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1226元增至26526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438元增至10391元。
7.社会保障:基本医保参保率从86%提高到98%;全市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从218家发展到526家;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基本医疗参保率、医疗救助覆盖率均达100%。
8.私家车:私家车保有量从8.1万辆增至26.6万辆,增长了2.3倍;部分人口家庭拥有私家车2辆以上。
9.互联网用户:有线上网用户从5.9万户增至20.5万户,增长了2.5倍;手机上网用户从32.9万户增至70.4万户,增长了1倍多。
10.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由8025户增加至6.6万户,增长了7.2倍。
第二、“十件民生大事”诠释文山十年画卷
1.全面脱贫奔小康。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在上海静安区、哈电集团等挂钩单位的帮扶支持下,75.32亿元资金精准投放扶贫领域,100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出列,14384户6035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成功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德厚镇党委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进城圆了住房梦。累计建成住房5.83万套,改造9个棚户区1.42万套,改造老旧小区37个,建成保障性住房2.2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950万元,2.84万户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有效化解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喜得冲水韵墅项目和12个“烂尾楼”项目复工,117个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整改销号,解决了9063户购房业主的烦心事、揪心事。
3.城市更美好。深入推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的“七城创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覆盖治理大街小巷、城中村、城郊接合部“脏乱差”顽疾,新建一批港湾式公交车站台、临时停车泊位、洗手台、免费公厕;重拳整治“两违”建筑,城管智慧化工程投入使用,智慧停车系统和共享电踏车广泛推广。全面推进盘龙河综合治理,环东路、城南大道延长线建成通车,华龙湖公园、七花广场、琵琶岛公园、东山公园提质改造,建成一批绿化景观和街角公园,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78.48公顷。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省级技术评估,城市品质明显提升。
4.乡村更美丽。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27个,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115个,整乡推进项目建设3个,以点带面示范打造5个示范乡镇、14个精品示范村、36个美丽村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和“一水两污”治理,建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1万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为40%,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
5.出门更便利。平文、蒙文砚、文马、文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2.9公里,结束了州府不通高速的历史。百联线、蒙延线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873.5公里,公路里程由2725.16公里增至3237.22公里,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的重大跨越。
6.教育更均衡。“两基”成果全面巩固,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更加凸显,累计投入教育资金134.13亿元,新改扩建学校55所,新增学位2.6万个,在校生由11.27万人增至16.09万人,教师由11684名增至15658名;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10.87%,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动态清零,“两免一补”实现城乡学生全覆盖,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
7.医疗更普惠。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纵深推进,市医院晋升三级综合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达到二级甲等保健院标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达标,病床总数从3681张增至5777张,市域内就诊率达8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整合为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参保群众享受到同等医疗保障待遇,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8.就业路更广。累计转移就业78.5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90余亿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累计发放“贷免扶补”资金1.94亿元、创业担保贷款3.68亿元,帮助5210人成功创业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控制在3.8%以内,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平稳。
9.办事更便捷。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从29个增至106个,进驻政务大厅事项达1080项。“互联网+政务服务”得到有效推广,完成1个市级网上大厅和17个乡镇(街道)153个村级网上大厅模块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办不了”署名回告单、驻企服务员和行政审批部门向企业述职制度,在全州率先实现34项行政许可相对集中办理,审批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再次压缩50%,企业登记窗口平均20分钟可领到营业执照。
10.生态更优美。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城市空气平均优良率在99%以上,国控断面、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34.1万亩、退耕还林8.2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3.9%增至41.4%,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第三、“六个坚持”指引文山十年发展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我们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州委有要求、文山市见行动。党的政治建设坚强有力。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投入2275余万元资金,培训各级领导干部8.4万人次,全覆盖开展党员培训300余期11万余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化转化。党的组织建设全面进步。以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为抓手,狠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有序推进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创建,542个小区实现业委会(物委会)全覆盖,1521个党支部高质量达标,基层党组织从1413个增至1817个,党员从18549名增至24276名。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双顶格管理干部,鲜明树立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一线前线火线提拔实绩突出的市管干部440名,储备优秀“五类”干部800余名。推动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在全州率先掀起以干部作风大整治为抓手的作风革命效能革命风暴,识别有“庸懒散慢拖”作风问题单位12家、干部512名,开展军事化管理集中培训教育4期,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严肃查处市城投公司、洁城公司腐败窝案和房地产领域等一批重大典型案件。坚决肃清付加兴、黎家松、张秀兰、杨传辉等案件恶劣影响,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不断深化。10年来,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0人,立案审查调查87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97人,移送司法机关81人。
今天的文山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深入人心,“文山之变”的内涵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不断延伸。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我们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围绕绿色铝、三七、现代农业、生活性服务业四大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10.4:43.2:46.4调整为7.4:46.1:46.5。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从实施“三农”发展大规划到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迅猛,粮食总产量实现连年增长,完成“一县一业”示范创建项目25个、“六个100工程”示范园建设17个,先后荣获全国产油大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等12项“国字头”称号。十年来,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1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57个,建成农业种植基地和规模养殖场79个,获批“三品一标”产品总数56个,农业总产值由24.48亿元增长至42.71亿元,年均增长6.4%。现代工业加快发展。始终把两个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支点,着力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年产140万吨氧化铝达标达产,年产50万吨电解铝、年产15万吨高端铝合金、年处理3万吨铝灰资源化利用项目先后投产见效,全省唯一的绿色铝全产业链加快延伸。三七国际交易中心、鲜三七交易市场建成投用,云白药、天士力等制药企业发展壮大,三七智慧药谷项目稳步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全面启动,“产城教”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三七种植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功创建全国三七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十年来,全市共培育规上工业企业39户,工业增加值由44.18亿元增至136.17亿元,年均增长9.8%。现代服务业活力迸发。光大广场、硕峰新天地、和谐世纪城等一批商业中心先后建成运营,城南智慧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加快建设,七都古镇、壹然天街、红色美丽洒戛竜村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餐饮住宿、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服务业提档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92.59亿元增至210.87亿元,年均增长10.4%。
今天的文山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链条更加完备,集聚效应逐步凸显,正在成为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创业乐土。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基础先行,聚焦重点、补齐短板,发展基石更加牢固。我们始终坚持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增后劲,大力推进综合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五网”建设,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立体综合交通成网成型。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建设,高速公路实现了从无到有、基本成网的跨越,蒙文铁路、丘文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乡镇通畅率、建制村硬化率、通建制村公路危险路段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覆盖率均达100%,被评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现代高效水网不断织密。德厚水库、暮底河水库、布都河水库、新马房水库、红甸中型灌区、乐竜中型灌区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建成投用,摆依寨、湾子寨等水库建设稳步推进,建成水库98座、坝塘179座、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398件,分散式供水工程(含小水窖)24052件,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1%、自来水普及率达96.27%。能源、信息网加快构建。古木光伏电站、110千伏花桥变电站建成运营,大黑山—马塘输气管道项目建成并具备通气条件,500千伏柳井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平坝风电场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序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152个行政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建成5G基站719座。
今天的文山市,综合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的重大跨越。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守正创新、大胆突破,发展活力更加迸发。我们始终用好用活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发展活力得到激发释放。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全市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成功组建文山七都建发公司,实现集团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教育领域改革全面加强,创新推动“双减”“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及集团化办学。医保改革持续深化,群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医靠”。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落实落细招商引资政策,重点招商、精准招商,累计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60个,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232个,实际到位资金702.67亿元。认真落实“一把手”招商工作机制,引进中铝集团、上海中骏、伟光汇通等一批知名企业落地文山市。
今天的文山市,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敞越大,改革开放创新正成为七乡大地上的奋进强音。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强化治理、共建共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国家安全防线全面筑牢。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强化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纵深推进反渗透、反间谍、反分裂、反恐怖、反邪教斗争,全面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民族团结进步稳步推进。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等“九进九创”活动,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成效明显,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单位1个、省级示范单位31个、州级示范单位256个、示范教育基地3个,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社会大局平安和谐稳定。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高压打击态势,刑事案件立案数由8839起下降至3334起,下降62.28%。从严开展缉枪治爆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累计铲除涉黑涉恶团伙14个。创新开展“开门大接访”活动,主动公布全市119名领导干部联系电话,集中解决了一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炬隆万商汇“商圈治理联盟”新模式得到省州认可,基层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今天的文山市,人民群众更加安居乐业,幸福感更加充分、安全感更有保障、满意度更可持续。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精准施策、标本兼治,生态环境向美向好。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生态育市”战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两山”理念在文山市大地得到生动实践。污染防治攻坚有力有效。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狠抓“一河三库”保护治理,坚决打好河湖保护治理攻坚战。深入开展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大矿山采石扬尘治理,全面禁止秸秆焚烧。深刻汲取二河沟一级电站问题教训,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及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德厚河流域重金属治理和历史遗留砷渣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完成,关闭全市10个煤矿厂并恢复环境治理。绿色文山建设加快推进。大力推进城市增绿、乡村植绿、山体复绿,深入实施乡村绿化行动和天然林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绿化工程,用产业手段加大生态脆弱乡镇及城市周边生态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功能保持稳定。统筹推进绿美城镇、绿美小区、绿美社区、绿美乡村、绿美交通、绿美河湖、绿美校园、绿美园区、绿美景区建设,完成10个省级生态乡镇、102个州级生态文明村(社区)创建,稳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
十年奋斗不寻常,十年巨变铸辉煌。十年的发展成就得之不易、成之惟艰;十年的发展经验积厚成势、弥足珍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强州府”行动,全面推进“五大之城”建设,努力把文山打造成为经济强、城市美、辐射广、知名度高的区域中心城市。一是建设政治之城。坚决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生命线”,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州委有要求、文山市见行动,打造最讲党性、最讲忠诚、最讲政治的城市。二是建设文化之城。突出“文化兴城”理念,把三七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中,建设好四个入城口、“七都古镇”、红色美丽洒戛竜村等一批重点工程,打造好盘龙河“一河五带”,全面实施沿河文化走廊,让文山城市更有底蕴、更有灵魂、更有活力。三是建设工贸之城。树牢“工业强市”发展理念,做大做强三七产业园区和马塘工业园区,实现2022年两个园区产值突破200亿、2023年达到400亿、2024年达到600亿的目标。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网红经济、商务经济等新业态,打造一批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区,不断放大文山城市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四是建设智慧之城。抢抓国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城市建设运营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新型智慧城市。五是建设人民之城。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集思广益,共建共治共享,在增强城市承载力、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家园,确保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我们将进一步树牢州府意识、强化州府担当,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认真落实“三个工作法”“三个马上”要求,坚持稳中求进、能快则快、能高则高,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抓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城市革命、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市场主体培育等重点工作,苦干实干拼命干,化挑战为机遇、变不可能为可能,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建成世界三七之都、绿色铝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当好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文山市发展。诚挚邀请大家到文山市多走走、多看看,感受文山市奋斗的脉搏,见证文山市取得的进步,为文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