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讲好文山故事】收入79.82亿!广南县解锁文旅经济“新密码”
发布时间:2023-11-29 15:27:10
2023年,广南县依托独特厚重的自然人文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重大文化活动,成为拉动文化旅游经济的新引擎,今年1月—10月,全县共接待各地游客772.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82亿元。
采取差异化方式打造主题特色夜间文化活动,将少数民族节气活动、祭祀活动等民族风情与歌舞表演融合,形成民族文化巡游和特色舞蹈表演等节目,结合各节庆节点和民族历史文化等,每周五晚在古城南街开展“民族服装秀”“赤血丹心·薪火相承”“尊师有道·礼传天下”“品国学经典·庆中秋佳节”“恭迎孔子诞辰·演绎灿烂文明”等活动,打造“相约游古城·缘来在句町”——夜游主体主题文化活动,既有句町国古老神秘的《壮乡礼乐》,也有红色情景剧《苗岭雄鹰王开洪》《不忘初心柯仲平》,还有民间艺术团带来的《壮乡三月情》《彝族左脚舞》等精彩节目,更有本地群众与游客之间大联欢的壮族手巾舞,让市民和游客在音乐和舞蹈中感受壮族先民的聪明智慧与热情好客,是每年70余万网红大咖、游客群众前来分享穿越千年古城沉浸式体验的“网红打卡地”。《云南日报》头版曾报道过该活动的经验和做法。2021年南街获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22年获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艺演出活动“优秀示范点”、国家3A级景区等殊荣,2023年南街文化活动推向“全省优质文化供给昆明现场会”作经验分享,广南夜游经济项目获省53万元的文产专项资金扶持。
开展371年“皇姑节”非遗民俗文化活动,依次开展“千年秘音呈现·万年遗产出窑”歌舞乐表演、“伴随万年歌舞·穿越明朝秘境”非遗传承成果展演、“群英汇广南·歌舞秀壮乡”迎宾联欢会、“万人接皇姑·千人长街宴”接“皇姑”巡演等活动,涵壮乡礼乐、壮族山歌、特色舞蹈、民族服饰展、银器展等60个节目,并首次开拓了“逛庙会”板块。活动期间免费提供30个摊位,为广南“手艺人”提供展示平台。游客在观赏非遗表演的同时,又可品尝传承千年的千层粑、花糯饭、干板鸭、岜夯鸡等非遗产品,也可在炎炎夏日围坐在一起,品尝冰爽的凉虾、广南炸洋芋、特色卤味等夏夜美味。为期4天(5月17日-20日)的活动搭建了文化交流及艺术展示平台,诚邀八方游客汇聚多彩广南,共享“皇姑节”非遗盛宴,切身感受广南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旅游资源,从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为广南文旅赋能。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广南文旅新IP,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视频号短视频等新媒体推送广南文化旅游资源宣传信息200余条,“广南文旅”相关浏览量话题量400余万。
4月10日至26日,隆重举办了“中国·者兔壮族三月花街节”系列活动。4月22日举办的中国·者兔娅歪争霸赛,使大家充分重新拾起失传的技艺,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娅歪、学习娅歪、爱上娅歪。4月28日举行了“花街恋”推广品鉴活动、“情聚歌海·谊留歌圩”民歌大汇、“万人手巾舞·千人花街宴”主题活动,举行“弄娅歪”、手巾舞、铜鼓舞、纸马舞、兵器舞等非遗民族歌舞巡演、民族服饰、壮锦展示、名优特产品展销和旅游商品商贸推广等大型活动。累计吸引20万余名民族文化爱好者相约者兔,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累计47万余人观看,单条视频浏览量达16万余人次,搭建展销平台1510余个、长街宴开席165桌,花街恋套餐售出400余套,带动群众实现经济收益380万余元,奏响了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金曲。活动信息、视频共计采用104余期,其中人民网、中新网、新华网等央媒采用22余期,云南日报等省媒采用12余期。
“2023年中国·广南句町文化旅游节暨稻作文化节”系列活动,让全国各地游客到广南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世外桃源”,成功引来游客23.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688.4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89%、46.67%。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族特色文化融入各种接地气、近民生的活动中。赶“夜花街”,围绕古城南街、北坛路、铜鼓广场举办了盛大的赶“夜花街”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夜市经济、民族文化交融和民族团结的靓丽名片。南街的舞龙盛会,铜鼓广场的“探秘句町古国·寻梦世外桃源”沉浸式大型演艺,北坛路非遗集市全面融合展示广南独具特色的句町文化、稻作文化、非遗文化。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整个广南城人气爆棚,热气升腾,夜游经济“火”起来。此外,跳“铜鼓舞”(非遗文化)、赏壮家刺绣,品“皇家贡米”、啃“长冲梨”等,体验稻田音乐节、趣味摸鱼、儿童舞台剧展演、盘王节等,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广南县委宣传部)
(编辑:罗贤慧 排版:冯明兰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