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市:“家长夜校”激活家庭教育“家”力量

发布时间:2025-04-18 09:53:44  

文山市立足实际、建强阵地、整合资源、分类施策,不断深化“家长夜校”建设,推进家庭教育,使优良家教家风“走”进大街小巷、“吹”进千家万户。

织密“一张阵地网”,打造“家长夜校”“15分钟育人服务圈”

结合基层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实行“点线面”有效结合,建好“家长夜校”“15分钟育人服务圈”,使家庭教育文明实践活动处处可去、人人可为。

以“点”入手“星罗棋布”。整合商场楼宇、居民小区、书店影院、中小学校等10类特色场所,创新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65个,将其作为家庭教育重点阵地,不断突出家长身边的思想引导和文化熏陶,不断擦亮文山市文明实践“家门口”特色品牌。

造“带”成条“九曲蜿蜒”。依托盘龙河生态廊道打造“文明实践带”1条,设活动点26个,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道德廊亭打造,将公共空间赋予宣教属性,使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家庭教育文明实践活动的特色场所;联合市纪委打造文明实践廉洁文化线路3条,使廉洁家风、文明新风成为城市间的流动风景。

全“面”覆盖“聚沙成塔”。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292个各类文明实践所、站、点家庭教育城乡全覆盖目标,为未成年人思德教育、“一老一小”关心关爱、家风家教打下坚实基础。

畅通“两端循环”,激活“家长夜校”共生能量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推动城乡孩子协同发展,通过家校社三方合作共育,打通资源壁垒,让更多“家长”成为“家长夜校”的一员。

实施“乡村孩子看文山”城市研学活动。初步形成“科技、文化、职业”三条主题研学线路(科技线,即三七产业园、科技馆;文化线,即楚图南故居、州博物馆;职业线,即消防队、银行等),每月与乡镇学校组织一期公益性乡村孩子看文山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科技发展、触摸文化历史、体验职业角色。同时,结合沪滇劳务协作开展“七乡娃儿看妈妈”品牌活动,得到CCTV12《道德观察》栏目等多家央媒、省媒的关注。截至目前,共开展6期300人次,参与企业及社会团体共12个。

实施红领巾“公益集市”圆梦行动。充分利用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以及春秋开学季,在各公园广场组织开展红领巾“公益集市”,由各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义卖,售卖所得用于关爱乡村困境儿童,不断培养学生爱心美德。同时,将红领巾“公益集市”与“好市连连”文明实践赶集日品牌活动相融合,充分利用各乡镇赶集日组织开展义卖和便民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25期,共有1000余名红领巾参与,在亲子共同参与活动过程中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教育实效性。

聚焦“三维发力”,增强“家长夜校”磁场效应

创新构建“家社共联、家校共促、家庭共育”的三维协同机制,增强“家长夜校”的磁场效应。

家社共联,实施“益起童行”家庭教育。整合家庭教育协会、心理协会、作家协会、法律协会等各类社会资源,每月15—17日在全市同步开展“家长夜校”讲座,讲座内容包括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5大类别,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服务活动1000场次,服务40多万人次,受益家庭2000余个。

家校共促,开展“文笔塔读书会”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全民阅读进学校系列活动,各学校以亲子经典诵读、歌舞表演、学生讲故事、集体阅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与书香为伴,和经典为友;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家长进课堂作阅读分享和家庭教育讲座,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工作的家长以讲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和职业阅历,不断拉近学校与家庭、学生与家长的距离。截至目前,共开展“文笔塔读书会”进校园系列活动1280场次,受益家庭5000余个。

家庭共育,开展“文明家庭”评选。组织开展家庭助廉和“廉洁家风”评选活动,做好文明家庭推荐和动态管理,充分利用市融媒体中心、道德长廊、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平台,通过“我们的节日”“榜样面对面”“七都文明月之星”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家风家教宣传教育,推动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文山落地生根。

(文宣)

(编辑:郭韦 美编:张振飞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