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改革发展看文山丨一体推进教育体育改革 提高民生幸福指数
发布时间:2024-11-01 09:48:50
我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五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工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履行教育职责,以“文山之干”掀起文山教育体育改革发展新热潮,全州教育体育工作一体推进、全面发展、不断向好。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教育兴州”成为文山人民新的“口头禅”。树立“文山的发展近期、中期、远期都要靠教育”的理念,坚定不移实施“教育兴州”战略,坚持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关爱教师、典型引路和氛围营造上“五个优先”抓教育。州委书记、州长带领当好“教育书记”“教育州长”“编外校长”,州委、州政府、州人大、州政协领导班子,县(市)、乡(镇)党政领导“议教育、进学校、访教师、看学生”成为新常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得以全面落实,教育“国之大者”成为全社会共识。
坚持“书记抓一中”改革,带动全州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实行州委书记、州长抓州一中,县(市)委书记、县(市)长抓县(市)一中,用“一中”改革带动全州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基础教育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全面形成,常规管理不断完善,全州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大幅度提升。重构州县校教研体系,州教研机构编制从30人增加到80人。州级在每年预算安排3000万元教育专项经费的基础上,今后5年还将通过捐赠等渠道筹集不少于1000万元社会资金设立文山州教育奖(助)学金。用“老山精神”“西畴精神”铸魂育人,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加贵老师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王家华老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马关县八寨镇中心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坚持像抓控辍保学一样抓职业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应读尽读。围绕全州绿色水电铝、三七等重大产业需要,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文山职业技术学院统筹州属6所中职学校一体化办学,不断释放州职教园区办学活力;以州职教园区引领统筹全州8县(市)职中“一盘棋”发展,在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实训共享等做到协同发展。围绕有学上、都入学、少辍学、能就业“四个确保”的目标,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全面覆盖劝学,做到应知尽知、应招尽招、应送尽送、应助尽助、应读尽读。
坚持州县乡村校齐抓共管,少年儿童安全健康持续好转。出台《文山州防学生溺水六条措施》《文山州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九条措施》《文山州加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十条措施》等制度文件,实行乡(镇)党委政府与县教育部门共管乡(镇)学校制度,不断优化“少年儿童之家”“希望澡堂”“悄悄话信箱”“一乡(镇)一游泳池”“一图一表管控危险水域”“一州一专门学校”“一县一普职融合校”等工作举措,州、县(市)、乡(镇)、村组、学校齐抓共管学生安全健康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学生在校有师管、离校有“家”护,少年儿童安全健康工作持续大幅度向好。
坚持融合共享,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一是聚焦学生健康成长,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建立“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开设多元体育特色课程,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1.5小时以上,确保孩子们“动起来”、体育活动“出特色”;建成国家和省级体育项目特色试点示范校、州县(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校点等315个,培养、输送了国际体育大赛冠军汪生艳、卢国伟、陶忠超等,展现了文山竞技体育实力;出台《文山州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已有217名优秀运动员享受到就业安置、考试加分或资金奖励等政策红利。二是聚焦“跟着赛事去旅游”,打造精品赛事活动。西畴香坪山中国山地自行车国家A级联赛、丘北普者黑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赛、麻栗坡中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交流赛等成为精品赛事。普者黑获评全国全省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目的地,马关花山节入选全省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麻栗坡苗族吹枪获评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三是聚焦体旅融合,发展户外产业。利用州内资源推出一批康养旅游户外活动,富宁野钓大赛、马关“寻找美丽中华”全国乡村定向赛、西畴健康跑暨省户外运动嘉年华等吸引省内外上万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参与,“十四五”以来各类体育企业和赛事带动体育产业总产值约60亿元。四是聚焦健康新生活,不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全州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实现乡(镇)、村组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1平方米,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96.3%,体育健康新生活成为人民群众共识。
(来源:文山日报)
(编辑:刘虹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