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改革发展看文山丨以改革创新之举 筑牢全民健康之网
发布时间:2024-11-01 09:51:00
近年来,州卫生健康委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以提高全州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核心,围绕“让文山人民健康起来、让想健康的人到文山来”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各项改革。2023年全州医改工作在西部地区182个地(市)中排名第13位、在全国428个地(市)中排名第29位,全州医改和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以改革推动体系建设,健康服务环境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召开了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了加快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大力实施卫生健康能力提升项目,服务环境提质改善。全州已建成三级医院7所、二级医院18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0所、村卫生室829所、基层慢病管理中心117个、心脑血管救治站83个。截至2023年,全州卫生健康业务用房面积达156万平方米,有万元以上设备2.4万台,价值37.3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8倍、4.5倍、3倍。
以改革推动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持续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下沉”,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比例为98.3%。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医共体总医院8个、牵头医院9个、成员单位152个。2023年,为基层提供远程心电、影像、检验等诊断服务34万余人次;落实分级诊疗下转1.86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72倍,基层上转2331人次,较2012年增长1.5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居全省第3位。其中,砚山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经验被列入2023年国家55个典型案例之一。
以改革推动“三医”联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解决。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院内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全州15家公立医院全部实行党、政分设,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并纳入《医院章程》,全州取得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3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6个。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实施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医共体门诊打包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改革。聚焦解决“以药养医”问题,持续增强药品保障能力,2015年、2017年分别取消县级、州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2020年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耗材加成,先后4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908项。2023年,全州公立医院住院次均费用5560元,较2012年下降12.6个百分点,减少群众就医负担约1.3亿元。
以改革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提质。出台《文山州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推进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大民族民间医药开发应用,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州乡镇卫生院100%设置中医馆,村卫生室80.15%开展中医药服务;四家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州中医医院心血管科纳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成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建成省内首家“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黄瑾明国医大师(壮医)传承工作室培养项目”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师承项目6个;建成省级中医重点学科14个、特色专科15个、临床医学中心分中心3个。
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人才“招、引、培”工程和“银龄医师”计划,抓好“国家杰出医师”“优秀青年医师”的选拔培养,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升内部激励机制。截至2023年,全州实现医学博士“零”的突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38人,较2012年增长1.7倍。
以改革推动公卫体系建设,群众健康水平全面保障。健全完善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创造了疫情防控“三公”联合流调和从严管控的“文山经验”;建成州传染病医院和广南县传染病医院,全州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已连续23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25年无霍乱、21年无鼠疫、11年无疟疾本土感染病例,文山州被评为全国“消除麻风危害示范区”。云南省首个血液科普教育基地建成落地,文山州连续四届被国家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健康文山”建设有力有序,在全国地级市创卫工作满意度调查中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