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西畴精神发源地——摸石谷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2-09-22 10:37:54  

摸石谷,位于西畴县蚌谷乡木者行政村,有土地面积1500亩,涉及15个村小组180余户农户,耕地面积200多亩。

三十年前,这里是一片贫瘠的土地,颗粒难收。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开山炸石、耕地播种,喜获大丰收。为了赞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家亲切地把这种精神称为“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搬家不如搬石头”的西畴精神。如今,摸石谷因为“西畴精神”而闻名全国。现在,一起回到摸石谷,追寻摸石谷的“前世今生”。

摸石谷的“前世”

摸石谷,名副其实,意思就是一摸遍地是石头,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村民一直过着“石旮旯里刨饭吃,一碗泥土一碗饭,半年粗糠半年粮”的苦日子。可是面对这样的困境,村民从未想过放弃“我”。

1990年秋收后,在西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鼓励下,时任蚌谷乡副乡长的王廷位和刘登荣等党员召集全村群众商议后作出决定,一定要改变群众吃不饱饭的现状,要搬开顽石,将这片石旮旯地改造成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台地。

“12月3日,我们在这个地方炸响了第一炮,通过105天的苦干,建造了‘三保’台地360亩,我们当年在‘三保’台地上种了第一亩玉米、第一亩烤烟。玉米通过有关部门测产,亩均产量达到1000斤,烤烟长势也非常好,获得了丰收。我们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解决了吃饭问题,解决了用钱的问题。”回想过去,虽时隔多年,王廷位依然记忆犹新。

“西畴精神”典型代表刘登荣说,摸石谷660亩的台地改造出来后,村民们积极种核桃、烤烟,亩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上村民发展养殖业,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越来越好。

摸石谷的“今生”

沿着铺好的石块路一直走,路两边几乎都是用石头堆砌成地埂的土地,地里种着玉米、烤烟、核桃。

据了解,2021年,引进了紫美人核桃有限公司,完成以该片区为核心辐射周边的4000余亩核桃地流转项目,对核桃进行高位嫁接紫仁品种4964亩。核桃进入盛产期后,预计年出产核桃青果2800~3000吨,产值约为1000~13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带动周边249户2000余人增加收入。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西畴精神”的传承弘扬,摸石谷成为了一个研学旅游体验点,数以万计的人来到这里发掘摸石谷文化资源,深化“西畴精神”内涵研究,通过吃一次忆苦思甜餐、听一次战天斗地的故事、重走一次初心路、垒一次石埂、种一次石窝窝地等方式来感悟“西畴精神”,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群众收入已不仅仅靠农业生产,运输业、劳务输出、经商等逐渐成为他们的收入来源,但这块被赋予精神生命的土地将永远被人们牢记,它就像一块历史丰碑,记录着一群劳动人民在艰苦岁月里与自然顽强抗争的历史,它犹如一列承载着“西畴精神”的列车,将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西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德春 邬维泽)

(编辑:李正兴 排版:张振飞 审核:李云淑)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