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保障粮食安全!广南县科技引领八宝米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29 16:03:22
广南县种植优质稻历史悠久,特殊的土质、气候和水孕育了品质独特上乘的八宝米,八宝米早在明清时代就被列为“贡米”进贡朝廷,2015年获得“云南六大名米”称号,多年来,广南县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通过品种选育、产地保护、生态建设、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五个方面全产业链培育八宝米产业,打造出了八宝贡米这一“土特产”优势品牌,八宝米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有力保障全州粮食安全。
科技创新促进粮食安全
2021年广南县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签订了5年八宝米繁育推广合作协议,引入人才团队的技术力量,推进八宝米的新品种选育和相关生产加工产业体系标准的制定。到2022年又成立程式华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奎丽梅基层工作站,工作站的成立后,经过对土壤、空气、水分等因子化验分析,将八宝米产业的提质增效形成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应用到田间地头。2023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35.8221万亩,产量145667吨。其中:八宝米种植17.12万亩,总产量8680万公斤,农业产值达到5.66亿元。
生产加工企业推进品牌提升
广南县共有大米加工企业4家,八宝米生产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2个,其中:云南八宝贡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为省级重点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015年投入建设“八宝贡”大米标准化生产厂区,引进新的加工机械设备,现拥有全套年加工能力为2万吨的优质米加工生产线;广南县八宝那糇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11月,办公、加工厂区占地25亩,原粮仓库容积4500m³,可储备原粮1000吨,拥有日加工量50吨的优质米加工设备,年加工优质大米1000吨以上;云南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经营云之香系列大米、云之香饵块、米制品深加工等产品,为云南省重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配有厢式配送货车21辆,设有办公室、财务室、生产部、基地管理部、仓储物流部、市场营销部六个部门,公司现拥有全套年加工能力为年4.5万吨的优质米加工生产线;广南县益康米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02年,生产厂区占地面积8853平方米,已建成省级标准化厂房占地3000余平方米,原粮仓库能同时储存稻谷1000万斤,成品库能存放大米40万斤,各种附属检验设施齐全,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中粮机械日产150吨精米生产线一套,年产量6万吨。
八宝米品牌响彻云贵大地
全县创建了“八宝贡”“云之香”“句町润米”“那糇芒”4个八宝米品牌。八宝贡米有限公司2012年被云南省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称号,2013年1月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评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2013年10月,“八宝贡”润口型在云南省“六大名米”评选中排名第二位,获云南省六大名米殊荣,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云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广南县八宝那糇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被评为“云南省级示范合作社”,2018年那糇芒系列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云南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2017-2019年“云之香”米品牌先后获得无公害、机认证农产品认证、云南名牌农产品认证,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广南县益康米业有限公司注册有“穗粒”“八宝润米”“句町润米”特色商标,2015年被认定为云南省第十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16被评为文山州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种源保护与选育突出特色
八宝米育种基地建于旧莫法茂,基地面积41.8亩,主要开展新品种选育、品种展示、云南特殊用途18个品种(系)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2023年完成育种材料2587份,其中:广南县自主育种材料709份,F3选育材料203份,F4单穗选育材料177份,F5单株选育材料227份,高代材料单株种植48份,特色水稻用途区自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鉴定试验材料32个,省级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和县级自主试验22个材料。已审定品种有八宝谷2号、八宝谷7号和八宝谷15号、八宝谷18号,2023年参加省区域性试验有八宝谷19号、八宝谷26号,省级自主试验23号、24号、25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种植1026个种号1748份材料,包括优质米稻种资源老鼠牙、寿棚谷、瑶乡谷、原始八宝大白谷、中科玉毫等种质资源。此外,以八宝米遗传改良、提升米质为目标,通过杂交育种方法,组配了以原始八宝大白谷、八宝谷2号、八宝谷7号等底盘品种的杂交材料20余个组合,部分材料已获得较为稳定的高世代材料。省农科院奎丽梅外引国标、行标、部标一级米标准品种展示130个。积极探索院县共建“育、繁、推”科技创新模式,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合作开发,以国家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为依托,分别建成程式华、奎丽梅和李云八宝米专家工作站,通过八宝米新品种选育、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人才团队培育等手段,利用现有八宝米种质资源,进行品种资源保护、保种选育、提纯复壮和繁殖,切实解决种源更新换代“卡脖子”问题。
“五新”技术促增收
现八宝米产业已形成的“公司+科研机构+村集体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订单带动模式,通过“五新”帮带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品种”。结合市场需求,将以中科八宝谷系列品种为主导品种,加快种源成果转化应用,采取集中育苗供秧方式,按照补贴秧苗成本20%的优惠措施与种植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通过良种更新和普惠帮扶,每亩能为农户节约育苗成本40元,增加产值80元,实现节本增收160元。
“新技术”。在水稻育、种、管、收四个阶段,集成推广水稻滚直播轻简化技术、无人机防治技术、稻鱼鸭共养技术、杀虫灯和粘虫板诱虫技术等全程机械化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通过配套节本降耗措施,预计亩均减少用工1.5个,减少用种0.5-0.8公斤,节约生产成本160元。
“新设备”。投资1.2亿元建成日产150吨优质米标准化生产线,年可加工稻谷4.5万吨,仓储7万吨,能满足全县近20万亩稻谷生产加工需求,有效解决全县高端稻谷集中化烘干、仓储和加工等瓶颈问题,通过减损增量带动增收。
“新农资”。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大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生物菌肥和复混肥推广应用,通过提升稻谷品质、节本增效实现农户增值增收。
“新人才”。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入企帮扶,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超级稻育种课题组程式华研究员及其团队、国家科技特派团奎丽梅团长分别建立“程式华专家工作站”“奎丽梅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在八宝镇里乍村建立300亩八宝米良种培育科技示范园,对广南县特有原始品种开展了水稻DNA提取、病虫害取样、土壤配方观测等工作,通过种源技术联合攻关、技术人才帮带,不断提高种源自给率和技术到位率。
通过“五新”帮带,良种覆盖率达100%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节本增效达12%以上,亩实现节本增收320元,户均实现增收1500元。
(顾占红)
(编辑:李娟 排版:陆军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