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畅享文山丨富宁县:柔情富宁 休闲壮乡
发布时间:2023-06-11 10:57:40
天籁柔美的坡芽情歌
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
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
彪炳史册的革命历史
构成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这里就是诗情画意的柔情壮乡——富宁
走进富宁,
仿佛走进一幅幅山水画卷,
陶醉其中、惊喜连连。
普厅河畔漫步,
清华洞水库垂钓,
富宁的那份悠然恬静,
无不令人向往。
清晨,
迎着东方火红的朝霞,
漫步在普厅河畔,
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
感受小城新一天的生活,
岸边的垂柳刚在春天的暖阳里
发出嫩黄的新芽,
弯弯的柳枝从岸边贪婪地伸向河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在普厅河两岸,河栏边、
棕榈树上、彩虹桥
都被五颜六色的彩灯
装扮得流光溢彩;
一阵风吹过,
倒映在水中的光影
又增加了几分动人的韵味。
彩灯与红色的健康步道相互交织,
不仅形成多彩的城市景观长廊,
还成为市民茶余饭后散步、
拍照“打卡”的好去处。
乘着轻舟漫游驮娘江,
两岸青山如黛、
翠竹欲滴,景色秀丽迷人。
水面一段段碧波如镜,
涟漪轻泛,似绿绸抖动,
群峰倒影,山水相映,
宛如玉带,幽丽无比。
沿岸植被大多为热带季雨林
和热带山地阔叶林,
植物生长茂盛,林木苍翠,藤萝掩蔽,
保持着原始群落的状态。
位于县域东北部剥隘镇境内的驮娘江旅游区
是集壮乡田园风光、亚热带雨林
和溶岩河谷地貌景观为一体的AA级旅游区,
以沿江碧绿的江水、温柔的壮乡、
险峻的山势、葱茏的树木、
飞溅的瀑布等景观而享有小三峡之誉。
水之绿意,在架街的左边
叶之红润,在架街的右侧
坐着草滩编织成的小船
追着白鹭划过的水路
披一路红叶
听着很美的歌声
醉入湿漉漉的
爱河
架街生态旅游区位于归朝镇
与板仑乡交界处,
距富宁县城35公里。
在架街森林湿地,
水面和湿地掩映在几千亩的森林之中,
就像一颗高原明珠闪闪发光。
20世纪30年代初,
邓小平、张云逸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领导的红七军21师
开辟了以富宁“七村九弄”为中心
覆盖3省28个县的滇黔桂革命根据地
是云南省创立时间最早、
坚持斗争最长、
影响范围最广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1975年
邓小平同志作出
“富宁县是革命根据地,
确有其事,
请有关部门给予重视”
的重要批示。
甘屯红军洞位于
谷拉乡龙灯村委会甘屯村小组
右侧100多米处,
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在敌人对七村九弄根据地的
多次“进剿”中,
红军凭借甘屯岩洞的
天险与敌人周旋,
组织群众带着重要财物转移到洞内,
帮助群众一次次逃过敌人烧杀掳掠的劫难。
为纪念红军,
群众将该洞称为甘屯红军洞。
在这里,
你可以重走“红军路”,
亲身走到红军洞地下,
感受到当时红军游击队的不易。
还可以,
重喝“红军茶”
追忆那段激情澎湃的红色历史。
那能乡曾经是
当年红军活动的主要地区,
至今仍然保存有
甘邦红军洞、深仇洞、
太平万人坑等革命遗址,
是那能人民参加革命斗争的历史见证。
硝烟起 红旗扬
军号响 曙光现
革命的硝烟已经褪去
甘邦红军洞的革命烽火
依然在一代代人的心中传承
成为无法磨灭的革命记忆
位于富宁县归朝镇的
滇黔桂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青年会旧址,
是当年红军在富宁活动时期,
红军往来的主要联络点。
旧址主要由滇黔桂风云人物馆、
滇黔桂边区革命纪念馆、
粤东会馆、滇黔桂边区革命纪念碑、
洞楼惨案遗址等载体构成。
采用照片、实物、
人物雕像、场景复原等方式,
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
富宁作为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
形成、发展和不断壮大的过程。
富宁县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是一个多姿多彩风情浓郁的民族地区,
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壮剧繁衍地之一,
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坡芽歌书”发现地。
满山坡黄花盛开的山林中,
隐藏着一个神秘的村子,
这里富宁县坡芽村。
2006年,在这里发现的《坡芽歌书》,
揭开了一个民族永恒的记忆
共有81个图案,
每个图案代表一首情歌,
整部歌集记录了一对青年男女
从相遇、相知、相恋
到白头偕老的情感历程,
坡芽人将歌集代代相传。
早在新石器时代,
富宁就有了稻作文明。
2006年初,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经多方考察,
将富宁归朝确定为
壮族稻作文化科研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先生得知此事后,
欣然为基地题词——
“中国壮族稻作文化科学研究基地”。
在富宁归朝镇登冒村,
勤劳的壮族人民扶犁躬耕,
用辛劳的汗水雕塑大地,
造就“诗画梯田 多彩那耶”的美景。
壮乡山水入画来,
歌海无处不飞花。
壮族人民酷爱听戏,
鼎盛时期,
富宁县有农村业余戏班就有130多个。
壮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题材内容、音乐唱腔、表演技艺等
融汇了壮族原生态文化,
并通过舞台艺术形象来加以展示,
是壮族的文化宝库。
2006年,
壮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富宁县积极创建精品旅游项目,不断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能力,通过开展8个国家AAA级景区补短板工作,逐步构建“快旅慢游”交通运输网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民族节庆活动,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富宁县共接待游客17.7794万人次,同比增长230%,旅游收入16204.17万元,同比增长334%。
下一步,富宁县将以“规划围着旅游做,项目围着旅游建,产业围着旅游调,城市围着建设造”为指导思想,以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为目标,高标准实施“十四五”文旅项目。
“富”庶之州 和谐安“宁”
鲜活的历史
神奇的美景
璀璨的文化
柔情富宁 休闲壮乡
等你来!
(徐仕桓)
(编辑:郭韦 排版:李法楠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