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从都市到田园:赴藏途中,普者黑留住了他丨旅居云南 好在文山

发布时间:2025-07-17 18:40:50  

“现在的我,每天睡到自然醒,看山望水,和客人聊聊过往,傍晚追着萤火虫散步——这是34年来,最让我心安的日子。”在普者黑的一家湖边咖啡馆里,何志青一边擦拭着咖啡杯,一边笑着说。这位来自广东河源的客家人,曾是大都市健身行业的管理者,如今却成了普者黑的“新居民”,用一场自驾旅居,完成了从“高速运转”到“随心而行”的生活转向。

带着“归属感”出发

何志青的故事,始于一份持续 12年的职业惯性。1991年出生的他,从22岁起就在深圳的健身俱乐部担任管理工作,每天被会议、巡察、客户对接填满,常常凌晨两三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像个高速转动的齿轮,停不下来,也不敢停。”他说,久而久之,“身心俱疲”成了常态,而更让他困惑的是——“心里总空落落的,没有一个想扎根的地方。”

2024年,33岁的何志青递交了辞职信。“人之流浪,是因为心里没有归属感。”他给自己定下目标,自驾旅居,去找寻那个“能让心踏实的地方”。从广东深圳出发,他一路向南到海南,再西进广西,原本计划去西藏、新疆的,途经云南文山普者黑,来到这里就不想走了,一转眼在普者黑旅居就是一个多月。

普者黑的温度:陌生人递来的一碗热饭

“这里的人,让我第一次明白‘淳朴’不是形容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何志青至今记得初到普者黑的那个傍晚。当时他驾着车找露营地,停车场的管理员大叔见他天黑还没吃饭,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拉他进屋:“小伙子,一起吃饭啦!”

那碗带着热气的家常菜,成了他与普者黑的“初见礼”。更让他动容的是,接下来的日子里,素不相识的大叔每天准时喊他吃饭。清晨他在帐篷里还没醒,大叔就会敲敲帐篷:“小子,出来吃饭!”傍晚五六点,电话会准时响起:“回来吃饭啦。”

“没有血缘,没有深交,却被这样惦记着,心里像被晒过的被子一样暖。”何志青说,这份温暖不止来自长辈。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位文山本地的徒步达人私信他:“明天去采菌子?”素未谋面的 7个人,第二天就钻进丘北的山林,踩着露水找菌子,聊着各自的故事。那位 31岁、走过40多个国家的达人,让他不禁想起自己曾经“困在健身房”的日子——原来生活可以有这么多活法。

把日子过成“自然醒”

如今的何志青,生活节奏慢得像普者黑的流水。早上6时许自然醒,穿上运动鞋沿湖跑两圈,或在空地上做几组俯卧撑;回到咖啡馆,打扫卫生、打开音乐,等着客人上门。有人好奇他为何从广东“逃”到这里,他总会笑着递上一杯咖啡:“你看窗外的山,不会催你开会;湖里的船,不会让你复盘业绩——这里的时间,是自己的。”

这家咖啡馆,是他与一位退休教师“一拍即合”的缘分。民宿负责人杜姐也是自驾旅居到普者黑的“同路人”,见他会做咖啡,便邀他一起经营闲置的咖啡馆。“客人不多时,我会坐在窗边看书,看云飘过山尖;人多时,听他们讲各自的故事,帮他们拍张湖边的照片。”他说,这比从前盯着业绩报表,更让他觉得“有价值”。

没有“最终选择”,只有“当下的心动”

“普者黑不是终点,但一定是我目前遇见过的‘最舒服的地方’。”何志青坦言,自己不敢说“永远定居”,毕竟每个年龄段想要的都不同,但这里的一切都让他留恋:没有攀比的生活——当地人开着普通的车,住着简单的房子,却总笑着说“家人安康就够了”;保留完好的自然——青龙山的晨雾、西荒湿地的荷花、各种游船在湖面划过的涟漪,都比都市的霓虹灯更让他心安。

从大城市的车水马龙到普者黑的田园,从“被闹钟叫醒”到“被阳光唤醒”,何志清的故事里,藏着许多人的向往。“我还是那个‘心里没归属感’的人,但现在我懂了,归属感不一定是某个地方,而是跟着自己的心走——此刻在这里,就好好享受此刻的平静。”

傍晚的风掠过湖面,咖啡馆的风铃轻轻作响。

何志青望着远处归家的柳叶小舟,眼里的光,亮得是那么的自在。

(记者:刘瑞 张磊 徐敏  丘北融媒体:赖春富 海报:李果)

(编辑:郭韦 美编:张振飞 二审:张振飞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