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马关成为今夏避暑旅居“热门地”| 旅居云南 好在文山

发布时间:2025-08-06 17:30:40  

当全国多地被高温笼罩时,马关县正以16.9℃的年平均气温和“山水田园+红色边境”的多元业态,成为今夏避暑旅居的“热门地”。今年1-6月,这座滇东南小城累计接待游客169.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5亿元,用数据印证“清凉经济”与“文旅融合”的双重爆发力。

马关的夏天,是鞍马湖畔的青山绿水,是雾漫雲山的缥渺晨景,是坡坝草场的绿茵翻涌,更是马洒村、腊科村等传统村落的烟火人间。这里夏季最高气温鲜少突破30℃,清晨的薄雾缠绕山间,午后的微风裹挟着黄果树溪谷的水汽,夜晚的星空与原始森林的虫鸣交织,构成一幅“天然空调”与“诗意田园”交融的画卷。

“绿水青山,碧波荡漾,游走在鞍马湖边,连呼吸都是舒爽的。”来自昆明的游客杨盛粲直言,马关的气候让他找到了“理想的避暑地”。阿雅帆船基地工作人员权志楠介绍,暑假以来,露营、烧烤成为主流玩法,“很多外地游客专程来避暑,带着孩子体验山野乐趣”。

更值得关注的是,马关近年新增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与边境游成为新亮点。沿着“花枝格大坟包—石丫口碉楼遗址—罗家坪红色教育基地—都龙口岸”线路,游客可重走滇东南抗战历史,感受“英雄村”罗家坪的红色精神;都龙口岸的跨境风情体验,还可让游客在避暑之余感受“一脚踏两国”的独特魅力。

避暑圣地的背后,是马关县对“田园马关”品牌的深度布局。马关县提出“一体两翼三线”发展格局:以县城为“旅居综合体”核心,打造马鞍山滨湖康养、雾漫雲山森林康养“两翼”;沿G676、G219、G248三条国道,串联红色旅游、乡村休闲、边境徒步等资源,构建起“最美驿站”精品旅游带。

“我们聚焦八大旅居业态,包括乡村民宿、生态康养、文化体验等,通过产业融合让游客‘留下来’。”马关县文旅局副局长熊金国介绍。例如,龙树脚村通过盘活闲置房屋改造民宿,结合壮医、苗医康养项目,打造“医养+旅居”新模式;马洒村则深挖“锦壮红饭节”“三月三”等民族文化IP,推出非遗手工艺体验、民族服饰旅拍等业态,让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

为避免“资源依赖”,马关县坚持市场化思路,引入优质企业开发乡村配套产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手工艺品制作,既提升旅游服务效率,又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目前,全县已打造多个“旅居示范村寨”,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5天延长至3天。

“下一步,我们将实施‘强体工程、丰翼计划、系带行动’。”熊金国透露,“强体”即做强县城旅居综合体,“丰翼”是丰满滨湖与森林康养两大板块,“系带”则是系牢三条国道旅游带,通过优化交通、完善设施,让马关成为G219、G248、G676线上的“最美驿站”。

从“清凉一夏”到“四季旅居”,马关正以“田园”为底色,以“红色” “边境”为特色,以“创新”为画笔,描绘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边陲旅居新图景。这里不只是避暑的“临时驿站”,更将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生活”目的地。

线路推荐:

红色边境游线路:花枝格大坟包石丫口碉楼战役遗址→罗家坪红色教育基地→都龙口岸(可购买越南特产)。

森林康养游线路:马洒村→雾漫雲山→坡坝草场→鞍马湖→龙树脚村。体验百年壮寨、千亩草场、万亩森林。

(马关融媒记者:罗孝学)

(编辑:徐仕桓 美编:张振飞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