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环保风暴”】80万吨砷渣治理,是工作职责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发布时间:2018-07-25 11:39:52 来源:文山新闻网
提起“砒霜”,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急性毒药,但和砷渣有什么关系?采访前,七都晚刊记者首先了解了一下二者的关系,原来砷渣是生产砒霜等化合物所产生的废弃物,而砒霜又称三氧化二砷,无臭无味,是一种剧毒的化学物质。
马塘卡莫村砷渣填埋场,貌似“天坑”。
文山市有历史遗留的80万吨砷渣!据文山市环保局副局长张正龙介绍,文山市砒霜冶炼历史悠久,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土法砒霜冶炼,由于技术原因,提炼不完全,废渣中遗留有大量的氧化砷,对区域环境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文山市境内遗留废渣主要分布在薄竹镇摆依寨片区(5个点)、薄竹镇盛禾砒霜厂、薄竹镇以坞新寨、小街镇二河沟和石丫口、马塘镇布烈村金驰砒霜厂、东山乡金鸡塘共11个点。根据相关部门对区域内的调查勘测,砷渣量约80万吨。其中薄竹镇摆依寨片区5个砷渣堆放点共有砷渣71.40万吨、盛禾砒霜厂有砷渣1.8万吨、薄竹镇以坞新寨1.03万吨、小街镇二河沟1.1万吨、石丫口1.3万吨、金驰砒霜厂3.2万吨、东山乡金鸡塘2.4万吨,部分废渣堆存点位于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对周边生态环境及下游水库造成较大影响。
谈起这些砷渣遗留数据,张正龙如数家珍,因为长时间深入基层工作,已经让他将这些数据牢记于心,说到砷渣治理情况时,他更是了如指掌,记者每次提问都能得到详实的解答。
等待治理的砷渣堆放点
据了解,早在2010年,文山市就对这些砷渣采取了临时防护措施,主要是防止渗漏,但治标不治本,砷渣的风险依然存在。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到云南开展环保督察时要求文山市于2018年底完成遗留砷渣无害化处置工作。文山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砷渣处置工作关乎群众身体健康、关乎涉及水域水系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把砷渣治理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砷渣治理工作,相关主要领导多次到项目点就历史遗留砷渣综合治理进行调研、部署并提出要求。涉及的乡镇、有关部门也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
“为切实抓好砷渣综合治理工作,市政府制定了治理整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分解细化责任,按照要求时限倒排工期,对砷渣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张正龙说,历史遗留砷渣是文山市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治理工作启动后,从上到下,大家都全力投入其中,争取按时完成治理工作。
其中,东山乡金鸡塘堆放点于2015年8月启动挖掘运输工程,11月完工并通过验收;场地环境修复治理工程于2016年1月启动,6月完工,2017年2月通过州环保局验收,该点已完成整改。金驰和盛禾砒霜厂的历史遗留砷渣采用水泥回转窑协同处置方式进行处理,工程于2017年2月启动以来,目前已处理砷渣约3.5万多吨,计划今年年底以前完成挖掘运输工作。
小街镇及薄竹镇8个砷渣堆放点共计75万吨砷渣如何处理?据了解,将采取安全填埋的方式处置,填埋场在马塘卡莫村。据介绍,文山市历史遗留砷渣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安全填埋场建设工程)位于马塘镇下卡莫村,工程于2017年2月开工建设,主要功能就是处理小街镇及薄竹镇8个砷渣堆放点的砷渣,确保砷渣下游水库水质环境安全。
工人忙着建联营厂砷渣预处理车间
7月10日上午,七都晚刊记者来到马塘卡莫村砷渣填埋场看到,工人正在建设砷渣预处理车间。放眼望去,整个填埋场如同一个巨大的“天坑”,将填埋66万立方米处理后的砷渣。张正龙介绍,项目选址相当严苛,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设,配套工程主要有预处理车间、砷渣防漏处理等。项目投用后,将对周边环境进行严格管控,几十年内都有专人管理,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对填满场进行生态环境修复,使它与周边的生态环境相融合适应。
随后,七都晚刊记者一行又到薄竹镇摆依寨联营厂砷渣预处理车间施工点实地了解情况。摆依寨联营厂砷渣预处理车间项目总投资850万元,主要负责摆依寨5个点砷渣预处理(稳定化+固化),之后再将预处理的砷渣运到马塘镇卡莫村砷渣安全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砷渣处理完成后,预处理车间将全部拆除,然后采取生态修复措施进行复土绿化。
80万吨砷渣治理,从整个采访中,记者感受到那份沉重的压力。“砷渣里含有砷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都比较大,所以我们在处理过程中非常慎重,严格采取防范措施,严格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张正龙说,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文山的绿水青山,再苦再累也值得。也许会有人说,这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份工作,但其实对于投入其中的张正龙等人而言,那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只有竭尽所能完成好,才能当之无愧于“环保人”这一称谓。
(记者 李云淑)
(编辑:罗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