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走进红色文山 | “50多年前学会壮语版《国际歌》后,我就一直传唱到今天”

发布时间:2021-06-06 12:28:11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 全世界受苦的人……”

6月5日,“走进红色文山”采访组走进富宁县那耶村,当地村民们唱起了壮语版的《国际歌》。激昂的旋律,将大家带入那段峥嵘的历史岁月。

富宁县那耶村

唱歌的村民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只有6岁。

7岁小朋友班蓉对壮语版的《国际歌》唱得非常熟练。班蓉说,从小父母就教她唱,现在上小学了老师也教唱,老师还讲述了壮语版《国际歌》的诞生,让她记住那段历史,学习先辈们的精神。

富宁县那耶村

“我们一直传唱,就是希望村里的孩子们牢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珍惜生活,努力奋斗。”村民沈廷芬今年78岁,她20多岁学会这首歌后,一直传唱到今天。

壮语版《国际歌》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

《国际歌》

富宁县委史志办主任马正坤作了详细介绍,那耶距离富宁县城36公里,距花甲乡政府驻地24公里,为富宁到花甲、阿用的要冲,又是滇黔桂边区根据地中心区通往广南八宝的交通要隘。1935年,为扩大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边区临委派赵敏、覃永盖等党员干部和红军战士到花甲、阿用一带活动,但花甲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落后,与外部交往不多,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交流,能说汉话的人寥寥无几。针对花甲地区群众绝大多数不懂汉语的情况,覃永盖决定将一些革命歌曲译为壮语,方便群众学习传唱。在当时传唱较多的《国际歌》《革命主力军》《红军纪律歌》《妇女要革命》等革命歌曲中,覃永盖首先选择了《国际歌》这首充满理想、充满斗志、充满希望的共产主义之歌进行翻译,通过逐字逐句推敲,反反复复修改,一遍一遍试唱,完成了《国际歌》的翻译。

老照片

之后,覃永盖将进步青年召集到秘密活动地点,开始教唱壮语版《国际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壮语版《国际歌》逐渐传唱开来,它激励着众多边疆各族优秀儿女投身革命,不怕流血牺牲,不惧艰难困苦。

随着壮语版《国际歌》的传唱,越来越多的青年聚集到革命旗帜下,花甲地区革命武装蓬勃发展,建立的花甲赤卫队、那耶赤卫队逐步壮大。他们公开打出革命旗号,镇压了附近村寨的地主恶霸,攻打国民党花甲区公所,击毙区长汤焕文夫妇,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区乡政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花甲及其周边村寨的影响。为边区领导机构从谷拉的七村九弄地区向洞波那达、阿用者兰迁移打下了基础。

文山广播电视台记者:罗佳贵 张磊

云报全媒体记者:殷洁 张登海 马喆 刘畅 孙琴霞

文山日报记者:李沅璟 唐雪娇

(编辑:侯佑琴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