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走进红色文山丨麻栗坡县老寨村:依托红色文化,创造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1-06-07 15:04:24  

麻栗坡县天保镇老寨村是一个汉族、壮族聚居村。早在6年之前,贫穷是群众最深的烙印。如今时代变迁,红色文化为群众注入新活力,让全村人均年收入达12000元以上,群众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黄世兰是土生土长的老寨村人,过去全家五口挤在三间瓦房里,14亩土地是全家人的口粮,生活异常艰难。

黄世兰说,那个时候交通不好,出去也不方便,就想着把地种好,一家人能吃饱穿暖就满足了。

2015年,云南省将老寨村列为“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省级试点村,项目规划紧扣“五通、八有、三达到”的目标,概算总投资1231万元,涵盖抗震安居、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村寨环境整治、劳动者素质提高6大工程31个子工程。借助建设契机,麻栗坡县从服务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聘请云南省专业设计团队,对村庄建设进行高起点规划,注重融入红色元素和农家“微田园风光”,经过两年多的建设,青石板铺设的道路通村达户,太阳能路灯从村头布到村尾,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实现了“五通”,一幢幢灰顶黄墙的两层小别墅整整齐齐,房前栽有果树种有绿草,精致洋气。

村民黄世兰家建起了二层小楼,全家五口住下,还剩下三间房屋,看到村民们都开民宿,她将剩下的三间房屋收拾干净,也开启了民宿。

黄世兰说,三间房每间100元一晚,一年也有1万多元收入。比过去种14亩地收入还多。

麻栗坡县天保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侯朝坤介绍说,老寨村饱含红色“基因”,早在1948年,中共滇桂边工委的武工队员就曾在该村活动;1950年陈赓将军下船头,曾在该村驻留;英雄的老山神炮连,更为老寨的红色历史增添了不少亮色。加上新规划建设的特色民居,让老寨村逐渐成为红色旅游胜地,借助旅游东风,村民们纷纷开启了农家乐、民宿,经济收入也增加了。

老寨村旧貌换新颜,还吸引了多家农业公司前来发展特色农业,白香果、芒果、咖啡、火龙果、番石榴等快速发展。其中种植的百香果60余亩、火龙果30余亩,通过“政府+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村集体与群众增收,村集体每年可实现收益5万元左右,群众每年可实现增收35万元左右。村民黄世兰家14亩土地全部出租给老板种香蕉和白香果,没有土地耕种她的丈夫去麻栗坡县城务工,而她在家经营三间民宿,有时去天保镇买菜,人均年收入在14000元左右。

黄世兰说,现在村里家家户户收入多了,大部分村民的土地全部出租,然后到基地务工,和过去一样干农活收入却翻倍,最关键是没有风险了。还有的去外地务工、在村里开农家乐、开民宿,每家至少有两项以上的经济收入。

侯朝坤介绍说,现在群众收入多了,加上长期受红色文化熏陶,群众思想也转变了、生活也讲究了。村风民风明显好了,村里村外家里庭院环境清爽了。2019年,老寨村被评为“文山州最美民族村”;2020年,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这些变化也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的资本。带给村民多渠道经济增收。

老寨村依托“英雄老山圣地”4A级景区建设和坐拥老山神炮主题公园这些红色文化,背靠通天保口岸二级公路的地缘优势,以“追忆军旅生涯、品味荣光岁月”为主题,主打“红色牌”“农家牌”,并大力发展农家乐,通过提供民宿、林果采摘、特色美食、田园耕作等服务,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服务站”,为景区提供专业配套服务,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有效实现了“近期适宜居住、远期可满足乡村旅游”的目标,并在麻栗坡全县率先搭建起农村淘宝服务平台,缩短农产品营销“最后一公里”,真正走活了旅游兴村、富民强村“一条路”。

文山广播电视台记者:罗佳贵 张磊

云报全媒体记者:殷洁 张登海 马喆 刘畅 孙琴霞

文山日报记者:李正兴

(编辑:唐雪娇 排版:龙俊贤 审核:侯佑琴)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