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走进红色文山丨楚图南故居:一个舂碓、推磨的孩子从这里走出 成长为国家栋梁

发布时间:2021-06-10 13:30:21  

在文山市上条街鳞次栉比的高楼之中,一栋青瓦白墙的四合院格外显眼,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的作家、翻译家、书法家楚图南14岁之前曾生活于此。6月8日下午,“走进红色文山”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楚图南故居,采访团记者们在这里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


楚图南故居位于文山市上条街,建筑坐北朝南,是两进式四合院。在上条街拆墙改造的过程中,这里经过修缮后,被完整保留了下来。并按照楚图南家人的说法,恢复了他在这里生活期间的场景,并收藏了他的部分日记、著作、书法作品及以前的藏书。

微信图片_20210609230414.jpg

楚图南1899年出生,6岁母亲去世后,楚图南依附亲属帮佣为生,并在私塾陪读。1913年年仅14岁的他走出了文山,赴昆明继续求学。1919年楚图南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师大)史地系。在北京求学期间,他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影响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走上了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斗争历程。这期间,楚图南成功掩护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蔡和森,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他选择了共产主义作为终身信仰,开始走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

微信图片_20210609230432.jpg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1923年楚图南回到云南,先后在省立一中、昆华女中、私立成德中学任教,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带到云南,引导了一批进步青年投身云南的建党实践,李国柱、严英武、艾思奇、吴澄等都是他那时的学生。

1937年至1946年,由于抗战需要,楚图南再次回到云南执教,同时从事抗日救亡的工作,并积极参加和领导民主运动、文化运动和青年运动。

微信图片_20210609230439.jpg

1949年,在参加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中,楚图南参与了国家名称、国旗制作方案、国歌修改、人民英雄纪念碑选址等重大事件的讨论。1953年7月,楚图南受命筹备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此后长期从事文化外交工作,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楚图南的一生在外国文学翻译、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领域都卓有建树。”文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冉庚文介绍,此前对楚图南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他书法家、学者、翻译家的身份上,而事实上,楚图南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一个舂碓、推磨的孩子,最终成长为了国家栋梁。让冉庚文感触最深的是,楚图南那一代革命家会把革命、事业和人生都做出“香味”来。“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也要向先辈们学习,把人生和事业品出香味来。”

云报全媒体记者:孙琴霞 张登海 马喆 殷洁 刘畅 王丹

文山广播电视台记者:罗佳贵 张磊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金明辉

(编辑:唐雪娇 排版:龙俊贤 审核:侯佑琴)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