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走进红色文山丨文山小塘子村:革命老区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1-06-10 14:30:59  

来到文山市德厚镇菲古行政村小塘子村小组,只见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村里,连通到各家各户。一栋栋崭新楼房错落有致,村子路边一块石碑上写着:“小塘子苗族农民武装游击队遗址”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村里小学校园里传来朗朗书声,大山深处的小塘子村充满生机活力。

吴澄洞航拍 张文峰 摄.jpg

小塘子村是革命老区。1928年,为了响应在广大农村积极开展武装斗争的“八七”会议精神,在王德三、吴澄、杨立人、张乃猷、马逸飞等中共地下党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 中共云南省临委在文山与红河交界处的小塘子成立一支由20多名苗族青年组成的农民武装游击队,广泛开展革命宣传,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云南省第一支少数民族武装游击队。

小塘子村航拍 张文峰 摄.jpg

在塘子村旁,有一个名叫“吴澄洞”的革命遗址,此洞原来叫织麻洞,是云南省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吴澄和游击队当年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为了保护吴澄及其他共产党员,当地苗族妇女在洞外附近以放牧和织麻布为掩护,帮助吴澄和游击队站岗放哨和收集情报,确保他们安全开展工作,当地群众把此洞叫织麻洞。后来,吴澄在昆明被捕就义,为缅怀吴澄等云南早期共产党员在文山、小塘子村付出的伟大牺牲,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当地群众把织麻洞改叫“吴澄洞”。

微信图片_20210609171856.jpg

“当年,我爷爷和我父亲那一辈都参与游击队活动,宣传革命。小时候我父亲经常把当年参加革命活动的故事讲给我听。”作为革命后代,小塘子村小组村民王朝凤说起这段历史时满脸自豪。现在“吴澄洞”革命遗址修缮好了,每次有游客前来参观,王朝凤都把当年游击队开展革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更多人知道当年我们村这支苗族武装游击队开展革命活动情况,把革命精神传递下去。”王朝凤说。

张文峰 摄.jpg

如今,革命老区小塘子村,旧貌换新颜,群众脱贫增收,百姓安居乐业。“下一步,我们村将发展乡村红色旅游,把红色旅游文化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把革命老区小塘子村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和村民的致富基地,吸引更多人来村里参观旅游。”展望未来,王朝凤充满期待。

云报全媒体记者:黄鹏 张登海 张文峰 杨子双

文山日报记者:李正兴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汪富军

(编辑:唐雪娇 排版:龙俊贤 审核:侯佑琴)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