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贫困人口从60多万降到27万多,这几年文山州脱贫攻坚有效果

发布时间:2017-11-01 09:02:33   阅读 10002  

我州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我州集“老、少、边、山、穷、战”于一体,全州3145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岩溶面积就有1.67万平方公里,分布于全州8县(市),占全州国土面积的53.4%。特殊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州情,致使我州贫困人口数量多、贫困程度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研究提出了大力实施新时期扶贫开发“23866”行动计划,确保到2019年全州41.9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8县(市)脱贫摘帽、36个贫困乡、329个贫困行政村出列的奋斗目标。2013年至2016年,全州累计投入资金127.61亿元实施脱贫攻坚,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5261元提高到2016年的8403元,增幅为59.7%。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60.73万下降至2016年的27.68万,贫困发生率从18.7%下降到8.48%。截止2017年8月31日,全州动态识别出的贫困人口达41.9万人。

  扶贫开发取得的显著成效。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理念和消费层次不断提高,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娱乐、衣着、居住和医疗保健等生活消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34元,与2012年的2808元相比,累计增长129.13%,年均增长23.0%。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消费结构明显优化。一是吃饭穿衣支出占比下降。与2012年相比,2016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2481元,年均增长15.5%;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食品支出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0.386,比2012年下降0.11。二是衣着消费逐步上涨。衣着消费支出人均285.75元,年均增长15.9%;衣着支出占比4.4%,比2012年下降1.2个百分点。三是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比提高。2016年全州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984元,年均增长179.9%,占比从2012年的3.3%提高到2016年的15.3%。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722元,年均增长141.5%,占比从2012年的6.4%提高到2016年的11.2%。农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一是居住竹草土坯房的农户下降。二是居住质量显著提升。三是饮水安全不断提高。四是居住设施不断改善。农民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趋势明显,传统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稳步提高。2016年,全州贫困地区农民每百户拥有电冰箱、洗衣机、彩电分别为58台、80台和104台。反映现代生活的耐用消费品快速增长。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每百户汽车、计算机拥有量分别为15辆、7台。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到2016年,我州贫困地区电力、通信电视信号等基础设施已接近全覆盖;有线电视信号、宽带网络、村内主干道路面硬化、乡村客运班车得到较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教育文化医疗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文化状况明显改善。适龄儿童入学比例进一步提高,实现行政村能便利地进入幼儿园;建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拥有合法行医证的医生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自然村卫生站进一步普及。畜禽集中饲养区的行政村比重提高,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

  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产业合力。我州始终重视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规模大、综合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全州农业龙头企业由2012年末的149户增加到2016年末的210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44户、州级94户。我州重点从强化财政扶持、税收优惠落实等7个方面强势推进,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基地较大、发展实力较强、促农增收较好的农民合作社。到2016年底,全州农民合作社由2012年的658个增加到4112个,有社员农户11.0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6.2%,带动非社员农户25.35万户;有国家级示范社24个、省级示范社143个、州级示范社94个,注册资本58.69亿元,实现综合收入18.68亿元,合作社成员户均年收入比当地农民的收入高出30%以上。全州着力培育壮大高原特色农业,重点推进三七、烤烟、辣椒等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一批能够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发展潜力的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庄园。到2016年底,全州有家庭农场365个,拟认定现代农业庄园5个。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厚植发展动力。我州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率先在全省整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林权的“三权三证”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实现了农民“有权必有证、权证可抵押”的改革目的。到2016年底,全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到户率达104.06%,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到户率达102.78%,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到户率达71.78%,林权证发证到户率达99.59%。以农村“三权三证”为主的抵押贷款余额达45.71亿元,砚山、丘北两县分别被国家列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三权三证”抵押融资贷款余额位居全省前列。大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成绩,全面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取得新成效。2013年至2016年,累计完成农户信息采集建档65.25万户,评定和挂牌信用户50.03万户,有信用村314个,累计发放支农贷款52万户,贷款余额达106.36亿元。率先在全省推行“政府+人行+信用社+三农”的精准支农再贷款四位一体模式,采取“政府贴息+人行低息+信用社惠息”的优惠方式,有效解决“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到2016年底,累计发放贷款20亿元,精准扶持农户5429户,涉农企业及农民合作社130家,为贷款户节约利息支出9212.5万元。首创“扶贫再贷款+扶贫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形成了“人民银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扶贫企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扶贫链,实现贫困户与扶贫企业捆绑式、长效化、开发式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创“三农”规划和脱贫相结合机制,倾情精准扶贫。我州开创了“三农”规划和脱贫相结合机制,把新10年扶贫纲要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州、县(市)、乡(镇)各级各部门,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重点督查和考核内容。一方面,加强与中央、省级定点扶贫单位的汇报沟通,争取支持,目前有7个中央、国家机关和央企单位定点挂钩扶贫8县(市)。另一方面,全面实施“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了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全州有省、州、县(市)、乡(镇)四级共1768个部门挂钩到贫困村,有73485名干部职工挂钩到贫困户。

  (文山调查队)

(编辑:侯佑琴)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