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马恋:返乡书写“脱贫梦”
发布时间:2017-11-17 08:34:55 阅读 10000
马恋,是一个聪慧勤奋的壮家姑娘,为减轻家庭负担,初中毕业就远走他乡务工,通过一步步拼搏,几经创业,如今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脱贫梦”,还带动一大批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
异乡创业,初尝甜蜜
1988年,马恋生于富宁县归朝镇里马行政村兰干村。2005年,初中毕业后,为减轻家庭负担,她随姐姐到浙江义乌打工,进了一家专门生产喇叭的电子厂做配件。进厂后,她勤学好问很快掌握生产技巧,并成了厂里的生产能手。
在外打工的日子里,马恋逐渐意识到,一辈子为别人打工不可能致富,必须自己当老板。之后,她用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积蓄,向亲友借20万元作创业启动资金,在距义乌不远的影视城横店开了个电子喇叭店,并将在附近打工的老乡召集起来参与生产,由此开启创业之路。创业之初,因为选址得当及老乡信任,逐步实现赢利,马恋尝到了创业甜头。
返乡建厂,艰难起步
虽然事业做得风风火火,但考虑到父母和孩子都在富宁县者桑老家,加之听说返乡创业相关优惠政策后,马恋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2016年春节前,马恋将6吨生产用的机器及配件拉到之前选好的厂房,但房东抬高房租,一时间生产器材没了堆放之地,原决定于年前的开工计划只得往后推。于是,马恋把生产器材堆放在自己家里。春节后,马恋重整斗志,在者桑镇上又重新找了个60平方米的厂房,很快她带回的3台生产设备又开始了运转。
开厂伊始,集镇周边的青年、妇女,以及一些因家庭原因不能出远门打工的人,看到家门口就可就业,而且薪水不错,便纷纷上门咨询。然而,生产车间的工作是个细活,要有耐心,许多老乡因不熟悉作业流程,导致做工耗时长、废品次品比例大,工资没有预想中的高,于是辞职不干了。就这样,马恋的工厂不断有人进出,员工流动性很大,这让马恋很头疼:新人要重新教,残次品比重大,重新返工要耗费很大的精力。但为了保证质量,她不厌其烦地带着老员工耐心培训,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
返乡创业之初,马恋同样遭遇了和其他小微企业共同的难题——资金周转困难,她的成品在销售时,货款并不能马上到账,而是要周转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有时为了让交易有保障,还得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与丈夫结婚时,她的户口已迁往浙江,这让她在家乡申请贷款更是难上加难……重重困难,却让她更坚定了创业的步伐。
诚信经营,走稳步子
今年3月,为方便管理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马恋为富宁县者桑乡的电子分厂进行注册,成立富宁云良电子有限公司。在外打工的经历,让马恋一直奉行“诚信是做生意最基本的一个原则。”
自2006年创业来,马恋从不拖欠工人工资,也从不以保证金的形式克扣工人工资。在她的生产车间,采取计件发工资的方式,以合格的成品为标准,每月按时计发工资。
客户来自四面八方、全国各地,哪里有预订,马恋就要发货到哪里。由于电子喇叭的需求量大,订单的选择必须慎重。接了订单,就一定要按照合同要求的质量发货。每次选择订单,马恋总要结合生产车间的实际,能按期提供货量,她才接受。每天完成的所有产品,马恋都会亲自组织成品检验,保证产品质量,让其合格率有所保障,所以长期以来,跟她接触过的客户很多都是回头客。
由于诚信经营,马恋留住了员工和客户。据统计,2016年横店总厂和富宁县者桑厂,两个厂的总收入在120万左右,常驻员工增至50名,临时员工上百人,2016年售出600多万个产品。
心系家乡,助力脱贫攻坚
凭着自己的努力,马恋的生活逐渐宽裕起来,在她的带动下,一部分老乡的生活也因她发生了改变。
金坝村的农玉春家老公常年外出务工,家中上有70岁的老人,下有3个小孩:大的10岁是个脑瘫儿,二儿子5岁在读幼儿园,最小的孩子才两岁,家里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自从马恋在者桑办厂以来,农玉春就背着小女儿到生产车间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回家照顾家人、料理家事,现在农玉春每月至少有2000元的收入,这成为她家的重要收入。
马恋注重喇叭厂发展的同时,共累计为周边妇女安置就业60余人,使至少30户家庭摆脱贫困。
今年5月,富宁县者桑乡德上新村易地搬迁工程接近尾声,在了解到马恋扩大规模中厂房不够的困难后,当地党委政府在德上新村为她安排了一个扶贫车间,并免去其场地费用,让德上新村部分搬迁群众就近务工。
从开始创业初期的亏损,到年纯收入达几十万;从为温饱外出打工,到为他人提供就业岗位;从一无所有的普通打工妹,到成为当地巾帼创业脱贫佼佼者,马恋不仅仅让自己脱贫,更带动了其他人脱贫。
(州妇联)
(编辑:郭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