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施朝江:用勤劳双手托起致富梦

发布时间:2017-11-23 08:16:41   阅读 10001  

  一幢洋气又实用的两层小楼,让一家人实现了“住房梦”;一张幸福、热情的笑脸迎接着来访的客人。施朝江,这个曾经是广南县八宝镇交播行政村龙潭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一双勤劳的手,如今光荣地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施朝江新盖的楼房

 

  今年37岁的施朝江,初中毕业后选择离开家乡去广东打工,梦想着在那里闯出一片天地。他在广东做过服务员、修理工、工艺品销售员等工作,但辛苦打拼了一年,却仅能维持温饱。即便如此辛苦,他还是为了那所谓的自尊心不愿意回到家乡,觉得自己没能混出个模样给父母脸上增光。直到后来父母亲身体越来越差,他才决定回家,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施朝江家仅有2.8亩田地,要养活一个5口之家仍是艰难。 

  “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人都等着我养活,只有奋斗,日子才会越过越好。”2014年,施朝江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他不等不靠,在镇政府提供的5000元创业扶持资金基础上,又向亲戚朋友借款4万元,夫妻二人开始在家中打造家具批发给镇上的商店,从此走上艰苦创业之路。 

  “虽然我母亲身体不好,家里土地少、收入少,但是我和老婆都年富力强,在打工期间又学到了木工手艺,不能就这样依赖政府来养活。”施朝江说。 

  万事开头难,在刚开始创业初期,由于竞争压力大,加之没有经验,他和妻子遇到很多挫折,一度让生意陷入困境。但他们并没有灰心,经过不断摸索,最终度过难关,木床生意越做越好,第一年就有了8万多元的收入,还清了欠债。 

  2015年底,稍有积蓄的施朝江,依靠向亲戚朋友借款、银行贷款和政府补助的2万元危房改造款,花费30多万元建起了2层240平方米的崭新楼房,配上全新的家具,一家人迁入了新居。 

  “以前的老房子只有80多平方米,是土木结构的危房,不能住人。现在新房建起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施朝江说,他是通过党的扶贫好政策建起了新房,把一家人从贫困线下拉了上来。 

 


施朝江(右二)接受省州记者采访

 

  在产业扶贫政策和项目的鼓舞下,施朝江除了创业卖家具外,还种植水稻。虽然他对种地并不陌生,但只会按照父辈们的传统模式进行,产量很低。于是,他积极参加镇政府举办的水稻种植技术培训,向当地种植大户取经,购买书籍自学水稻种植,向乡镇农技站技术人员请教,很快掌握一套科学种田新技术,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科技种植能手,并于2016年光荣退出了建档立卡贫困的行列。 

  施朝江富了,但他致富不忘乡亲父老,主动将自己所掌握的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周边的人。在他的带动下,龙潭村大部分青年转变思想,实行科技种田,提高了产量。对村里另外两户特困户,施朝江除了向他们传授种田技术外,还经常向他们宣传党的扶持政策,提供致富信息,用自身的经历鼓励他们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致富增收。 

  “今年木床的生产成本上涨,利润空间很小,不划算再生产木床了。我是前几天才从青岛回来的。”施朝江说,原本是要到那里打工的,但看到姐姐养殖仔猪收入十分可观,于是跟姐姐学了三个月的仔猪繁殖和养殖技术,准备在养殖行业闯一闯。

        (记者 喻传宏 董飞)

  (编辑:曾炜)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