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云南西畴:破石造地 “石漠荒山”成为“生态家园”
发布时间:2025-08-16 23:22:18
8月16日
CCTV–13《新闻直播间》播出
《云南西畴破解石漠化治理难题:
破石造地 “石漠荒山”成为“生态家园”》
介绍西畴治理石漠化的经验做法
详情如下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曾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石漠化面积一度超过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0%,近年来,当地持续推进综合治理,破石造地发展经济果林,实现了从“石漠荒山”到“绿水青山”的蝶变。
记者说:“我身旁就是西畴县开山炸石改造出的台地,在十多年前,这里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这里已经种上了郁郁葱葱的猕猴桃树,既改造治理了环境,又为百姓增收致富。”
眼下,5000余亩猕猴桃树已进入收获期,村民们忙着采摘,安排销售。
多依坪村村民李福丽说:“以前我们的土地都是光的,现在有了猕猴桃之后,我们看出去都是绿油油的青山了。”
缺土、缺水、生态链断裂是石漠化地区的典型特征,针对这种情况,当地筛选出适宜荒漠地区生长的猕猴桃进行种植。猕猴桃枝蔓发达,像撑开的遮阳伞,能减少地表水分蒸发,它的根系发达,能牢牢抓住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就连树下生长的杂草也被细心保护。
某猕猴桃种植基地负责人陈登树介绍:“留草的原因就是让土壤的水分不要蒸发,草盖住土,保证土壤的湿度,这个是我们解决这些缺水、土少的一种方法。”
为了发挥草的保水作用,文山州农业科学院联合多部门从近600个牧草品种中选育出3个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进行推广,并配套发展养殖业。
文山州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钟正阳说:“林下种植的这些豆科牧草都作为饲料饲喂肉牛,这个牛粪我们又通过微生物的一些处理技术,让它快速转化为有机肥,然后还园(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来不断改善石漠化土壤、生态环境。”
经过近十年的生态治理,西畴县石漠化治理面积超过250平方公里,改造了30万亩田地,林草覆盖率已达66.66%,十年来,生态旅游总收入达17.7亿元,“石漠荒山”已成为“生态家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刘红丹 美编:冯鹤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