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金厂罗家坪:“小支部”带动“小部落”实现大蜕变
发布时间:2020-07-22 10:54:32
说起马关县金厂镇金厂村委会罗家坪村,这个从几近荒蛮的边陲村落蝶变成为富民兴边的小康村的美丽故事,许多人早已耳熟能详,但在这美丽蝶变的故事深处,正是金厂镇“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祛除脱贫攻坚路上“顽疾”的动人缩影。
“以前我们村根本没有人来,整个村子全部是泥巴房、泥巴路,就算偶然有一辆车经过也是从村头直接使向罗家坪大山,留下满天灰土。”罗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熊光全说。


过去的罗家坪村由于受战争的影响错过了发展机会,加之地处边远,发展十分滞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也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主战场之一,全村共有苗族群众106户487人,有劳动力375人,设党支部一个,党员12名。有13户38名贫困人口,群众收入主要是靠种植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贫困深度大,基础设施薄,是阻碍全村脱贫致富的拦路虎。但近年来这一情况得到了根本转变。
2016年,结合罗家坪村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将该村列为民族特色文化旅游村来打造,总投资1293万元。实施了民居改造,村内道路硬化、污水管网建设、猪牛圈改造、民族文化活动广场、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项目启动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扬当年支前参战的精神,苦干实干。党员带头作表率,按照党委、政府的规划,该拆的拆,该让的让,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一点儿也没有让党委政府操心。
“你看看现在我们罗家坪,路宽了、卫生干净了、房屋漂亮了,我自己家还开了一个农家乐,现在天天都有人来玩,大车小车是连绵不绝,我自己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罗家坪党支部书记熊光全说。
“一开始我以为我们这种小地方怎么会有人来旅游,觉得村长一整天只会忽悠我们去出免费的劳工,心理面很是想不通。谁知道转眼我们村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家级AA级景区,村长还带头搞起了农家乐,每天有好多人来。下一步,我也打算跟着村长搞点小副业增加点收入。”村民熊光霍说。
此外,村党支部依托罗家坪大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马关县罗家坪大山老兵服务合作社,为参战老兵回访、前来罗家坪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干部、观光旅游的游客提供餐饮等服务。2019年6月以来,共接待游客1200余人次,实现收入6万余元,切实带动5户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党支部为了增加群众收入,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土猪养殖产业、林下经济产业,年收入达50余万元。同时,引进马关一家苗族服装店组建“扶贫车间”,组织在家闲置劳动力生产苗衣刺绣,厂家按照30元一米的价格回收。目前车间有务工人员21名,档卡户2名。同时提出了“人居环境要美起来,人的精神面貌要好起来”的目标,按照“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要求,把村内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划分为11个片区,每名党员负责检查一个片区;把公共道路的清扫保洁分包到每一户农户,挂村干部天天进家检查,建立起了片片有人管、天天有人扫的制度,彻底改变了村内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局面。
村党支部在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同时,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站岗放哨,守好边境。组织实施了“红旗飘飘”工程,在95户群众住房上悬挂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在11户党员户住房上悬挂了党旗;成立了由11名党员加上7名群众参与的义务巡逻队,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义务巡边巡界,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与驻地军警部队联合管边控边,切实维护边境安宁。

(马关县融媒体通讯员:罗治成)
(编辑 曾炜)
(排版 钟晓明)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