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马关县“3+3+3”提升边境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发布时间:2021-02-09 11:28:52  

马关县充分发挥边境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领导核心地位,采取“3+3+3”工作模式育强先锋、筑牢堡垒、发挥作用,有效提升边境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育强先锋有“三重”

一重培养。立足于培养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村级后备力量,以村(社区)为单位对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有回村任职意愿的优秀人才进行全面深入排查,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储备村(社区)后备干部542名,由青年人才党支部和村(社区)党组织一对一、点对点进行教育培养。

二重配强。扎实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逐村开展村(社区)干部履职情况分析研判,对自愿离任、可能落选等人员开展调查摸底,重点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逐一“过筛子”,锁定每个岗位第一人选和递补人选,严把资格人选关、严把组织考察关、严把选举议程关,全面掌握换届动态,及时做好思想引导,牢牢把握换届主动权,圆满完成127个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配强村(社区)干部队伍。

三重服务。致力于增强党员服务群众意识和能力,遴选村组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员致富带头人为“党员中心户”,通过“党员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形成“行政村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管理服务模式,带领党员、群众共同开展政策宣传、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健全“一约四会”制度并促进落实,编织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格。

筑牢堡垒有“三强”

一强提升。以实现软弱涣散党组织晋位升级、转化提升为导向,采取县级领导按战区包片的方式,制定县级领导挂包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派单,每人包1至2个乡(镇、场),走遍辖区所有村(社区),同时建立党委(党组)书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推动县乡领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结对单位责任落实,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9个。

二强引领。以发挥边疆民族地区党组织政治功能为核心,以脱贫攻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边固边、爱国主义教育等为宣传中心,以“红旗飘飘”“国门宣讲团”“党员户挂牌”等为载体,各级党组织深入村寨开展宣讲、开展文艺演出、发放宣传资料等,受教育群众达20万余人(次),有效营造党组织引领党员群众扎根边疆的良好氛围。

三强保障。以提高村组干部待遇保障为抓手,持续开展“红旗村(社区)”创建活动,累计向1046名村(社区)干部发放履职绩效补贴714.17万元,严格落实“基础补贴+绩效补贴”考核管理、集体经济创收奖励、村组干部误工补贴、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和意外伤害保险实行财政补助等保障措施,进一步稳定边境基层干部队伍,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挥作用有“三抓”

一抓产业。制定出台《马关县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技术培训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马关县新型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的政策办法,持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培育力度,按照“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38个,带动群众种植刺梨、李子10万余亩。

二抓就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基层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对贫困群众外出务工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采取“党组织+劳务服务组织”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组织,把职业技能培训班开设到村、到寨、到农户家门口,主动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对接协调,深化劳务协作,发布用工信息108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9万人。

三抓易地扶贫搬迁。围绕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搬迁点设立党组织,通过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配套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群众组织等措施,建强易地搬迁地基层组织队伍,同时开展搬迁群众劳动技能和新生活培训,促进搬迁群众和谐共居、共同发展。

(马关县委组织部:张炯)

(编辑:唐雪娇 排版:钟晓明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