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固本强基添活力 党旗照映小康路
发布时间:2021-09-22 09:49:52
我州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走进文山大地,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崭新的红砖瓦房拔地而起,一片片农家果园焕发生机,一个个惠民项目落地生根……这是我州以党建促发展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我州紧扣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始终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为契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为全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州各级党组织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指导实践。开展主题教育,精心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创新形式,以感恩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增强学习教育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州委常委班子带头示范作好表率,领导机关党员干部层层抓实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山大地落地生根,并将新时代“西畴精神”“老山精神”融入主题教育,建立27个“初心”教育基地,教育党员、干部时刻不忘初心、时刻牢记使命。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州委常委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集中学习研讨,带头强化理论武装,各级各部门通过集中学习、主题党日、现场参观学习、聆听党史故事、举办情景党课等,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牢记初心使命。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积极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期盼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启问题清单、实事清单、短板弱项清单、服务群众清单等“四张清单”的办理落实,推动各行业、各领域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工作。
丰富载体,形势政策教育深入人心。以州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为龙头,通过组织集中学习、专题党课、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培训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学习。组建成立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团,深入各乡镇、部门、单位开展理论宣讲。采取民族语言阐释、大小喇叭播报、“十百千”活动(组建十个宣讲团、组织百名宣讲员、开展千场宣讲会)等方式,大众化、常态化开展“四史”教育和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
认真抓好组织制度落实。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深入开展党员过“政治生日”“党课开讲啦”等活动,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五年来,我州深入研究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规律,充分发挥核心作用,突出工作重点,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持续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成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训基地,面对面、手把手全覆盖培训支部书记,解决党务干部想干不会干的问题。推行“标准+特色+示范”三个层级“星级化”管理模式,采取听、考、测、访、看和评的“5+1”方式,推动全州12504个党支部全部达标,72个党支部被命名“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188个党支部被命名为“五星级”党支部。推行全走遍、全研判、全定责、全整顿、全验收的“五全工作法”,严格落实“四个一”措施,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440个。
全力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接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尽锐出战”行动,累计选派1.4万余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把农民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党组织+”模式,累计培训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010个,在13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覆盖建立党组织,每年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三个组织化水平不断提升。探索推行股份合作、资产盘活、产业牵引、资本滚动“四型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有序抓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等项目实施。及时启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广泛动员国家公职人员回乡参与乡村建设。
突出作用发挥,全面提升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深化“文山模范机关”创建,聚焦全州打好“六大战役”和十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寻标对标达标创标”行动。制定印发《文山州党建引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方案》,推广“党建+政务”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最优营商环境。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已全覆盖制定“一企一策”建设和“一企一品牌”创建实施计划,应将党建写入公司章程的125家国企完成“党建入章”。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建,着力补齐了中小学校党建短板弱项。严格落实公立医院党建重点任务,不断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突出抓好“两个覆盖”,落实“双述双评”、联系点、直报点等制度,“两新”组织党建质量明显提升。
同时,强化工作保障,州级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建立村(社区)干部“基本待遇+考核激励+养老保险”保障机制,开展“红旗村”争创,全面推行以“减岗增薪”为着力点的村(社区)大岗位制改革,想方设法提高基层干部待遇,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我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长达438公里的边境线缺乏天然屏障且便道小道多,加之周边国家疫情形势持续恶化,边境疫情防控压力巨大。面对严峻复杂的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形势,我州扎实推进抓党建促强边固防,以“五强五固”为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持续巩固“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工作成果,构筑全民参与的强边固防铜墙铁壁。
建强边境乡镇、村(社区)领导班子。以换届为契机,优化边境乡镇领导班子、抵边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并向抵边村(社区)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把各类组织、各族群众及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坚持“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在疫情防控卡点和抵边联防所成立临时党支部,带头组织群众在边境通道、便道等重点部位24小时全天候值守巡逻。充实边境一线人员力量,先后抽调626名精干力量组建强边固防工作队、强边固防突击队,派出300名民兵,定向支援41个抵边村(社区)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工作,组建党员突击队、护村队、边境巡逻队等联防队伍,每天有2万余人在边境沿线开展巡逻管控,形成“万人守边关、全民大防控”的工作格局。
注重机制创新,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边疆基层治理水平。在3个边境县全覆盖建立国门大党(工)委,研究制定边境地区大工委工作规则,持续深化“党政军警民”基层组织“联建”、组织生活“联过”、基层治理“联抓”、民生实事“联做”、边境管控“联防”的“五联共建”模式,整合辖区内边防检查、边境派出所、军警部队等部门(单位)党组织力量,加大跨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推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实行纵向到底抓实“五级段长制”。全面实行州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段五级“段长”制,将全州边境线划分为1101段,1537名州、县、乡、村、组五级干部挂包边境当“段长”,将管边控边落实到每个边境县、每个乡镇、每段边境、每块界碑、每处便道。全面升级边境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行“五户联防、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将边三县9.6万户39.4万边民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细化为26131个网格责任共同体。
统筹推进兴边富民建设,提升强边固防能力。大力开展“党组织引领扶贫车间进边境”行动,引导推动扶贫车间政策向边境一线倾斜、带贫企业向边境一线入驻、项目资金向边境一线投入。深入实施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指导抵边村(社区)围绕本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至少储备1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项目,“空壳村”全面消除,“薄弱村”不断增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统筹谋划以“提升人居环境、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支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建设项目和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储备,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项目资金1.52亿元,在41个抵边村(社区)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项目、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等45个。
把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着力调优结构、提升素质、强化管理,推动全州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队伍更加合格过硬。
建立健全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完善年度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台账,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储备情况定期分析研判机制,定期调度“一计划三台账”落实情况,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开展党员信教问题专项整治。巩固专项整治成果,组织全州416个党(工)委、1053个党总支、11364党支部开展全覆盖摸底排查。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培训水平,依托“三党校一学堂”,深入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全州15万名党员接受教育培训。
常态化抓好党员干部到所在地社区报到,推动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落实。试点推行“三制三单五共建”(三制:定期调度发挥作用机制、编排组队分片包干机制“5+N”、督促指导跟踪问效机制;三单:双报到单、双服务单、双报告单;五共建:共建共学、共建共联、共建共扬、共建共议、共建共治),组织广大党员制定“服务群众清单”14.97万件,办理完成12.5万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州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组织全州党员开展抗击疫情捐款,带动社会各界在抗击疫情中捐款捐物。
(记者:苏宁)
(编辑:刘梅 排版:钟晓明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