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郎恒边境派出所用爱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发布时间:2019-06-03 10:42:30 阅读 5158
富宁县田蓬镇郎恒行政村是一个典型的壮族聚居地。多年来,郎恒边境派出所针对辖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民族聚居等实际,坚持“警民共建保平安、民族团结促发展”理念,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融入平安创建、脱贫攻坚和助学兴教等工作,拉近与各族群众的距离,谱写警民鱼水深情的新篇章。
“9年接力”警民一家亲
4月23日,民警汪文森像往常一样,来到田房村苏玉花家,苏玉花露出灿烂的笑容,从木凳上单脚站立起来,和汪文森打招呼。这已经是民警连着9个年头来看望苏玉花了。
2011年年初的一天,正值春耕生产。苏玉花在田里干活时,右脚不幸被毒蛇咬伤,截肢后才得以保全性命。当时,苏玉花的丈夫因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两个儿子都还年幼,一家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她肩上。飞来横祸,对这个原本不幸的壮族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了解到苏玉花一家的实际困难后,郎恒边境派出所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从那时起,虽然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她家的帮扶,9年来从未间断。逢年过节时民警常常送来大米、面条、衣服等物品,农忙季节又帮着播种、除草、收割等。只要是苏玉花家遇上难处,民警们总会及时出现。2014年,苏玉花家房子年久失修,到处漏雨漏风,随时有倒塌危险。于是,派出所领导积极奔走、协调汇报,帮助她争取了政府补贴以及水泥、沙子等物资,把原来的土木毛坯房建成了两层楼的砖混房。如今,苏玉花一家住上了崭新敞亮的新房,两个儿子也长大成人,在外打工补贴家用,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
爱心小屋
“爱心小屋”汇集八方关爱
“感谢警察叔叔对我的帮助,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的希望。”4月5日,当郎恒边境派出所民警将助学金、衣物和文具用品送到叭咙小学五年级学生农正春手中时,她羞涩地说。
农正春,是郎恒边境派出所长期资助的一名留守儿童。6年前,民警在叭咙村走访时得知,农正春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和姐姐常年外出务工,艰难维持生计,仅她一个人留守家中。了解到农正春的困难后,派出所将她确定为帮扶对象,开展“一对一”帮扶资助。这些年来,民警经常给她送去衣物、文具等物品,还协调联系爱心人士为她进行“点对点”捐款,每月捐赠助学金200元,直至大学毕业。
头顶同一片天,脚踏同一方土。为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郎恒边境派出所创建“爱心小屋”,并采取“互联网+”模式,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搭建网上、网下捐赠平台。一件件衣物、一箱箱快递,如涓涓细流,从大江南北汇集到南国小寨,温暖着边疆困难群众的心。
据统计,该所“爱心小屋”创建以来,先后收到全国各地爱心快递8000多个,衣物、棉被、生活用品、学生用品等物资10.2万余件,总价值100万余元,受益各族群众达2万余人次。
民警和辅警在为安良小学安装课桌椅
“警校共建”搭建爱心桥梁
4月12日,郎恒边境派出所民警给安良小学送来一批课桌和书籍。为了让学生早点用上新课桌,民警和辅警一起动手,搭配件、拧螺丝,忙得满头大汗。经过半天的安装,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一排排崭新的课桌。
“我们学校教学资源不足,民警不仅帮我们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牵线搭桥,送来捐赠物资,还动手把每一套桌椅安装好,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安良小学计孔飞校长说。
安良小学现有师生300多人,生源主要来自安良行政村14个村小组,少数民族学生超过60%,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大部分教学设备比较老旧落后。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中,郎恒边境派出所与安良小学开展“警校共建”,积极协调联系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为学校申请“暖流教室”项目,并争取了学习文具、衣物等物品。
今年年初,随着“暖流教室”项目落地,一批捐赠的价值4.5万元的桌椅、凳子、书架、投影仪、乐器、电脑和书籍等教学用品陆续送达,爱心汇聚在安良小学,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杨桂开 陈东东)
(编辑 罗钢)
(审核 李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