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各民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文山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级初验暨互观互检侧记

发布时间:2021-07-06 09:59:41  

标语.jpg

州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州侨办主任、州级初验组组长马朝洪宣布文山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通过州级初验。

“各位领导,文山市人民医院建于1975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承担着文山市和周边县50余万人口的医疗救治任务和基层医院的转诊任务……”6月16日上午,文山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级初验暨互观互检考评组,来到文山市医院实地查看医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文山市医院护士为少数民族群众测量血压。

16日至17日,考评组一行先后到新平街道里布嘎社区泰民家园、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追栗街镇丫呼寨村、马塘镇汤坝行政村塘子寨村、佛寿寺、永通社区、文山实验小学等1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通过实地查看、座谈访谈、问卷调查、查阅档案等方式,对文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进行现场初验和互观互检。

考评组一行在文山实验小学南校区参观,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进学校开展情况。

据讲解员介绍,文山市医院各科室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评优评选活动,肾内科、骨一科、心内科3个创建成效明显的科室被医院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科室”,13名创建优秀个人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在考评现场,考评组成员还在门诊大厅设立的少数民族语言导诊咨询台了解医院为少数民族群众就医提供便捷医疗服务的情况。

考评组一行到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查看。

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是一家集中草药种植、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以民族医药发展、生物大健康和养生服务为宗旨的综合型企业。公司结合独特的刘氏苗医药祖传秘方,立足于产品的民族文化特色,博采民族医药之众长,实现了弘扬民族医药,自主研发并打造的民族民间生物健康产业为广大群众服务的目标。在参观现场,通过讲解员介绍,考评组了解到,公司运用现代医学科研技术打造出民族医药配方20多个,并组织省、州、市30多位知名中医药专家成立文山民族民间中医药研究学会,对民族民间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进行抢救性保护整理,推广民族民间中医药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考评组成员对公司努力推动民族民间医药实现传承与创新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

考评组在马塘镇塘子寨苗族文化传习馆参观。

走进追栗街镇丫呼寨村,村里的几个彝族村民正在大树下吹三眼土洞箫,悠扬的旋律引得考评组一行驻足仔细聆听。据了解,丫呼寨村居住着汉、壮、苗、彝等民族,主要以彝族居多,占全村人口的98%。2016年以来,文山市在丫呼寨村重点实施了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事业服务、生态环境建设“五大工程”,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发动妇女群众建设“美丽庭院”,并结合民族节日学跳民族舞、唱民族歌,营造了其乐融融的民族团结氛围。考评组一行参观了村里的文山县民主政府纪念馆,通过讲解员介绍,大家了解到追栗街镇政府在丫呼寨村挖掘红色文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同时,把红色文化和彝族文化有机结合,各民族群众的幸福感、荣誉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全村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考评组在文山三七产业园区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进企业开展情况。

文山市开化街道永通社区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10余种民族。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来,社区以“六加”和“六爱”为抓手,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民族文化活动、服务体系建设、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提升、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围绕“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目标,社区在三鑫商贸城三楼专门开设了1条“民族服饰街”,整合132户经营店集中经营,集中对少数民族服饰产品进行了宣传、展示、营销;帮助经营店在“淘宝网”开设网上销售平台,每年实现收入10余万元;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帮扶干河社区瓦白冲苗族居民小组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情况介绍,考评组一行详细了解“六加”和“六爱”的具体内容和成效,对社区建立少数民族劳动技能培训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开展刺绣、蜡染培训班,成立刺绣、蜡染合作社,对民族服饰进行传承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汇报会

“文山市有少数民族人口3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有5个民族乡、903个少数民族杂居村,10余种少数民族。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全市围绕‘十大示范样板’目标任务,全面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九进九创’活动……”在6月17日下午的汇报会上,文山市有关领导汇报全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情况时说,文山市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均成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在经费保障上,安排创建工作经费25万元、专项资金266.5万元,用于创建工作宣传、示范点打造等。

追栗街镇丫呼寨彝族村民吹三眼土洞箫。

据介绍,文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村寨、进军营、进景区”等“九进九创”活动为载体,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和“五个认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各族同胞共同参与、团结奋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开花。在打牢民生改善保障示范样板工作中,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施了一大批水、电、路、房、产业等项目;在住房保障上,实现农村危房清零,农村住房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在市区,先后投入30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小区17个,提供公租房21633套,让8万多低收入群体在文山城安新家;创立红甸肉牛、坝心他披梨等15个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为各族群众增加收入提供了保障。在打牢民族文化繁荣示范样板工作中,建成大型民族文化活动广场5个,民族文化中心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7个,村级活动场所1045个,组建1500余支文艺队,创作《壮乡瑶》《花一样的民族花一样的家》等60多部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组织编写《文化文山》《文山壮族诗歌集》《文山市苗族芦笙师名录》等10余部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书籍。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4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4人。

考评组欣赏傣族舞蹈表演。

听取文山市工作情况汇报后,考评组认为,从实地考察的情况看,文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已经成为我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典型,成为全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中华民族繁荣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是文山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山市的创建工作报告和对照新的示范县(市)测评指标体系形成的自检自查报告客观具体、实事求是。经州初验考评组研究,同意文山市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通过州级初验。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是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这些重要论断,精辟指出了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途径。当前,全省、全州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已进入全面深化推进时期,考评组希望,文山市以州级初验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干在实处践行走在前列,把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各项工作进一步抓实抓细抓好。


(记者:魏兰)

(编辑:曾炜炜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

海报18.jpg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