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麻栗坡:监督护“蔗”绿 边关产业兴

发布时间:2025-07-17 15:47:12  

盛夏时节,麻栗坡县八布乡江东、龙龙两村委会的甘蔗种植基地生机盎然,新修的生产道路如玉带般在翠绿的蔗林间蜿蜒伸展,纵横交错的灌溉管网正汩汩输送着清流。“配套设施建好后,灌溉用水随开随有,肥料运输又快又稳,今年甘蔗增产有盼头!”八布乡龙龙村委会的李显瑞望着刚完成验收的甘蔗种植基地配套设施项目,兴奋地对前来回访的八布乡纪委干部说道。

这番生机勃勃的产业新貌,背后离不开麻栗坡县纪委监委的“硬核”监督。此前,纪检监察干部在下沉一线走访时敏锐发现,部分甘蔗种植基地的产业道路因常年雨水冲刷、车辆碾压,变得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肥料运输成本大幅增加,甚至时常出现运输车辆陷入泥坑的情况;灌溉设施也年久失修,每逢干旱季节,大片甘蔗因缺水而萎靡,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严重影响,当地百姓无奈调侃甘蔗收成“全靠‘上天赏饭吃’”。

“产业痛点就是监督靶心!”县纪委监委迅速将甘蔗种植基地配套设施升级纳入重点监督清单,成立由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乡镇纪委组成的专项督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详细记录他们的诉求和困难。在精准核实问题后,纪检监察干部迅速督促交通、农科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并协调各方资源,推动涵盖产业道路硬化、灌溉管网铺设、生产用房建设等关键内容的配套设施项目火速上马。项目竣工后,新建成的配套设施将全面服务于龙龙、江东两个村委会辖区约9000亩甘蔗基地,预计每年可增收约20万元的集体收益。

八布乡气候地处热带河谷,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着得天独厚的甘蔗种植条件。多年来,甘蔗一直是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从脱贫攻坚到如今的乡村振兴,甘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八布乡甘蔗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全乡从事甘蔗种植的农户超过200户。甘蔗作为鲜食农产品,供应本地市场,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销往省内外其他地区,如今,“八布甘蔗”凭借清甜多汁的口感,在本地及周边市场小有名气,成为了边民增收的“甜蜜事业”。同时为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提升产业附加值,当地还依托邻近的西畴县糖厂的加工能力,将部分甘蔗作为优质糖料供应,为蔗农开辟了另一项稳定的经济来源。

监督护航不止于基础设施。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聚焦甘蔗全周期生长管理中的痛点难点,紧盯种植项目实施、惠农政策落地、农业技术帮扶等关键环节,组建专项督查组深入田间地头和种植基地一线开展精准监督。2025年以来,依托在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力量,构建起蔗农发展诉求“收集—转办—督办—反馈”闭环管理机制,有效推动解决了施肥技术咨询、农资质量保障等急难愁盼问题8个。

“看着新铺设的灌溉管道将清水引入蔗田,心里特别踏实,这两天,我们正在使用新铺设的灌溉管网为甘蔗喷洒农药,既方便又便捷,大大缩减了人工成本。”龙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在纪委的监督保障下,项目建设规范高效,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目前,合作社已与周边30余户农户签订甘蔗种植协议,带动户均年增收超6000元。

“小小甘蔗,一头连着产业兴旺,一头系着民生福祉。”麻栗坡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全链条监督效能,紧盯甘蔗产业项目运行、政策落地、技术服务、市场对接等关键环节,坚决破除影响产业发展的梗阻障碍,以强有力的监督清障护航,让这“甜蜜产业”的根基更牢、活力更足、惠及面更广,为边关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澎湃的清廉动能!

(通讯员:喻天丽)

(编辑:刘虹 美编:冯蕾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