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之干丨沪滇帮扶助力富宁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

发布时间:2022-01-07 10:04:30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从2016年开始,结对帮扶的上海市虹口区从富宁县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入手,既考虑短期能“输血”,又立足长远能“造血”,精心选择了“短、平、快”及经济效益高的食用菌产业作为重点帮扶项目。五年来,持续投入上海帮扶资金,带动以黑木耳、鹿茸菌种植加工为主的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效助力富宁县顺利脱贫摘帽和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资源禀赋,科学选定帮扶产业。随着对食用菌健康保健功能的理解和对食用菌中有效成分研究的深入,人民群众对于食用菌的需求量也越也越大。201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达到3596.66万吨和2741.78亿元,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前景良好。富宁县纬度相对低、海拔相对高、降雨量相对大、日照相对长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菌类生长,每年雨季境内野生菌丛生,品种不胜枚举。2016年,县委、县政府立足特色资源禀赋,通过招商引资方式从福建省古田县引进了企业,开始发展黑木耳种植。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驻文山小组在探索产业扶贫过程中,根据沪滇双方签订的协议,按照“当年能见效、群众收益高、风险系数低”的要求,经综合研判、认真遴选,最终选定黑木耳作为上海重点帮扶产业项目。2017年,投入第一笔上海援助资金帮助2个农民合作社完善基础设施,建成了黑木耳种植大棚27个6480平方米,分3年支持里达镇747户贫困户用上海帮扶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带动群众种植黑木耳。2018年,首批462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务工收入等方式共实现收益487万元。到2017年底,全县共发展黑木耳种植1000余亩,覆盖到11个乡(镇)39个村委会,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50户参与种植,实现干耳总产量450余吨,年总产值达到2650余万元,带动25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

以龙头企业为引擎,科学经营管理,带动产业良性发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县委、县政府引进了云南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富宁,建成了集食用菌科研、育种、栽培、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17年全县共注册成立了豪丰、汇民、众成、众志等20多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发展经营模式。鉴于富宁引进强丰公司种植黑木耳成功的实践,以及黑木耳产业良好的带贫效果,上海援滇干部决定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帮扶力度,带动产业更好发展。2020年、2021年,持续投入上海帮扶资金,援建了一批出菇房、种植大棚、烘干车间、标准化生产线、冷库等基础设施,逐步实现食用菌产品多样化、生产工厂化和产业标准化。在加大对龙头企业帮扶的同时,通过签订产业合作协议的形式,要求企业加大对合作社和种植户技术服务指导力度,并由企业按照市场价格统一回收干木耳,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模式,解决好种植群众对销路的后顾之忧。通过上海援助资金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把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紧密结合起来,有效降低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风险,增强了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食用菌产业健康平稳发展。2017年至2021年,全县黑木耳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000余亩,工厂化种植鹿茸菇等品种由小面积试种发展到1000多万棒。群众种植黑木耳的面积虽然没有大的增加,但生产观念有了大改变、种植水平有了大提升、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特别是工厂化生产规模在逐步扩大,使得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根基更加坚实。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创新利益连接,实现群众脱贫致。产业扶贫的根本目的是要让贫困群众享受到实惠,能够增收致富,因此严把利益分配机制是关键。为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在上海援滇干部的指导下,2017年里达镇镇政府与合作社、贫困户三方签订协议,无论合作社经营是否盈利,都必须严格按照所签订协议执行分配机制,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获得股金分红、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上海援滇干部也逐步认识到,“输血”只是一时之策,只有建立“造血”机制才是长久之计。2019年,开始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即:企业实行黑木耳菌棒订单式集中生产,出售给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种植,干耳按照市场价格统一回收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群众土地的方式种植黑木耳,优先雇用贫困群众务工;上海援建的基础设施产权归村集体经济所有,采取租赁的方式提供给企业或合作社使用,租金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因此,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每年可获得土地租金和务工工资收入,还可享受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第二次分配。以强丰公司产业基地为例,随着上海援助资金持续投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带动务工120余人,发放工资275万元;2020年带动务工200余人,发放工资476万元;2021年带动务工250余人,发放工资610万元。同时,每年还可给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0万元。

以持续发展为动力,完善产业链条,更好适应市场需求。为帮助富宁农产品更好地进入市场,2019年,上海援滇干部引入上海企业在富宁注册成立珍滋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同步建成扶贫超市。扶贫超市始终以消费扶贫为宗旨,与全县13家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购销协议,为扶贫产品代言服务,打通富宁优质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渠道。在珍滋味公司的帮助下,2019年强丰公司销往上海市场的食用菌产品金额为231.8万元,2020年达到396.3万元,2021年达到637.6万元,年均增速超过60%。2020年初,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给富宁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了危机,原先不愁销路的黑木耳由于餐饮市场的关闭而严重滞销,面对风生水起的网络直播销售,企业有其心而无其力,因为之前产品都是采取批发零售模式,没有申请过产品认证,无法进入电商平台和超市。面对严重滞销的产品,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产业更好发展,2020年又投入上海帮扶资金在食用菌产业基地建成标准化加工车间、烘干车间、筛选包装车间、储存车间和冷库等设施,当年申请并获得了食用菌生产许可证。同时帮助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2个黑木耳烘干车间,解决了靠天晾晒效率低的问题。如今,富宁的黑木耳已不愁销路,每年一上市就被蜂拥而来的采购商订购一空。2021年,又投入上海帮扶资金帮助2个乡镇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建成黑木耳种植大棚30个,每年可增加种植黑木耳36万棒;建成食用菌出菇房66间,每年可增加种植鹿茸菇700万棒。

2017年以来,富宁县累计发展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种植5000余亩,覆盖11个乡镇39个村委会,实现总产值1.37亿元,辐射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分红465.5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0万元,吸纳富余劳动力2000余人务工,累计发放务工工资1500多万元。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为富宁乡村振兴贡献企业的力量。”

五年来,虹口区三批援滇干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个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强产业初具规模,一个造福群众的好产业正在发挥效益,一个以帮扶项目为支撑的特色产业基地正在形成。食用菌产业只是虹口区自1996年以来帮扶富宁的一个缩影,25年真情帮扶,既结下了深厚友谊,也结下了累累硕果。新一轮沪滇协作正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扬帆前行,相信富宁的食用菌产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必将撑起富宁产业兴旺的一片天,为富宁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

(乡村振兴指挥部提供)

(编辑:刘梅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