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砚山:阿猛十景之绿溪晚钓“绿水塘”

发布时间:2022-05-11 11:25:42  

在砚山县阿猛镇有个叫绿水塘的苗族村寨,全村72户。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寨却是阿猛镇有名的十景之一,有着绿溪晚钓“绿水塘”的美称。

村子的美名有何来历?据说古时候这里有宽数十丈、长约半里、深三四十丈的大凹塘,碧水其间,水中之鱼鲜嫩可口,每当夕照之时,常有人结伴前来垂钓,乐而忘返,故美名曰“绿溪晚钓”。后因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绿溪晚钓”现今已变成了一片沃土。绿水塘村与“阿猛海”仅一山之隔,“绿溪晚钓”之水,波粼潺潺,涌流汇集到“阿猛海”,滋润着广袤的肥田沃地。

建设幸福美丽的家园,是绿水塘村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一阵阵党和国家的春风吹过,如今的绿水塘村变得更美更幸福了。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春耕时节,在通往绿水塘村蜿蜒的乡村公路上,各式农机来来回回;山里山间,层林叠翠,一簇簇山花随风摇曳,欲跃探头;田间地头、桃园果林,勤劳的人们有松土的、除草的、耕种的……一片生机盎然。

进入村子,顿时眼前一亮,豁然开朗,不见往日“鸡飞狗跳”、牲畜窜跑、粪污恶臭的农村景象,看到的是干净整洁的路面、装扮一新的屋舍、疏朗逸趣的篱笆、发芽欲放的花木……村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鸟儿欢鸣,如在画中,令人欢喜雀跃,真可谓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苗复九黎之德”“男吹芦笙,女振铃唱和,并肩舞蹈,终日不倦”“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块块、一幅幅别具一格的文化展板和文化墙绘画,色彩艳丽、栩栩如生,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道德规范、移风易俗、春耕秋收、绿水青山、苗族医药、苗族历史及民族文化等内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图文并茂、意喻深远。村里的道路上、文化广场里,“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处处体现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记住了乡愁、留下了记忆、涵养了品德。

据悉,绿水塘村实施乡村振兴项目以来,现已完成道路及庭院硬化10189.9平方米,房屋风貌改造52间,建设苗族芦笙文化广场1个2740平方米、党建文化活动室1间、卫生户厕70间、公共卫生厕所1个、饮水安全水池1个200立方米,改造建设排污系统管道3413.9米、排洪沟渠406.9米、污水处理池1个100立方米,安装路灯51盏,文化墙绘画450平方米、陈列苗族文化展板10余块,种植花木318株、播种百日草花卉1000余平方米,发展种植重楼等中草药园5亩,组织农村劳动技能培训2期。

一项项举措、一串串数字,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收获,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印证了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一道践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决心和努力。

(李转杰)

(编辑:侯佑琴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