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西畴法斗乡:以“小庭院”绘就乡村发展“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2-07-04 17:15:37
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中,为充分利用农村庭院闲置土地和各种资源,法斗乡围绕“家”做文章,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生态庭院经济,使村民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变成了“创收之所”,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
明确一个思路
坚持“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采用“党建+企业+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组织牵头引进优质企业,并组织有责任心、有技术的农综党员干部,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提供全程、全覆盖技术指导服务,为群众在庭院经济发展上提供技术、政策咨询,让广大群众了解到庭院经济、特色农产品等情况,增强致富信心,进一步优化拉动发展的“引擎”,并感受到“党员干部就在身边”的暖心氛围,凝聚人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利用农户房前屋后庭院及空地,共在董有马龙洲、坪寨上新寨移栽金线莲50000余株,预计带动农户增收致富8万元以上;在法斗、新箐、三元井种植山豆根200余亩;在新箐、三元井、坪寨种植黄精40余亩;董有马龙洲种植粽叶50亩;并持续带动农户发展石斛、独角莲等,不断推进庭院经济健康发展。
突出两个关键
以庭院经济发展作为巩固治理成果的深化步骤和提升美丽乡村面貌的重要举措。突出人居环境。法斗乡从“全面治理”到“细胞治理”,组织引导广大农户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大力推广庭院经济到以家户为单位的“社会细胞”中,一改房前屋后庭院摆放杂物的“脏、乱、差”局面,全面释放农村庭院的经济、社会价值,致力使庭院经济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突出绿色生态。法斗乡坚持依托美丽庭院、生态庭院,发展美丽产业的能力,通过合理布置规划,推广发展“绿色”庭院经济,致力于把农村庭院变成“小花园”、“微农场”,绿化美化乡村环境,为庭院添上一抹绿,为生活增上一份美。
把握三个着力点
以“小庭院”融入乡村振兴大格局,激发群众干事创业激情,力争以点带面打开全乡庭院经济的新局面。挖掘典型,示范带动。充分考虑群众接受能力和文化程度,注重培植和推广一批勇于探索、经营有方、技术全面、效益突出的过硬典型,用好群众“身边典型人物”,采取典型事例与实践教学、集中授课与实训相结合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立足优势,靶向发力。围绕各村组自身优势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例如,用好董有马龙洲自身庭院经济优势,房前屋后种植粽叶,采取“以奖代补”持续鼓励支持粽叶发展,并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扩大马龙洲粽叶名声,助力粽叶“走出去”。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围绕“一村一品”,不断优化调整庭院产业结构,实现村组庭院经济产品整齐划一,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格局,最大限度发挥庭院效益。
“一方庭院,一处景。”法斗乡对庭院经济的积极探索与推广,标志着庭院经济发展迈出实质步伐,更激起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一步,法斗乡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扩大庭院经济发展,让“方寸地”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好法宝,为乡村面貌改善带来“绿色”新气象。
(陈发勇)
(编辑:刘梅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