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文山市秉烈乡:“方寸之地”变“增收园”
发布时间:2023-03-29 09:29:07
油橄榄作为文山市秉烈乡特色产业之一,是一项绿色产业,更是一项富民产业。近日,秉烈乡的群众自发在公路沿线和自家庭院种植油橄榄,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使“方寸之地”变“增收园”。
公路沿线、庭院“增绿”忙
记者在秉烈乡小平坝村看到,公路沿线添了“新绿”,一排排油橄榄树整齐地排列在公路两旁,秉烈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刚栽下去的树苗,再往里走,便能看到乡镇干部职工、群众正在沿路种植油橄榄,油橄榄树迎风摇曳,原本单调的公路增添了一抹新绿。
除公路沿线外,小平坝村的村民们还在自家庭院种植油橄榄。村民张玉荣介绍,村里沿路都栽种了油橄榄,每家每户还会在院子里栽上几棵,明年3月就能开花。如此一来,小平坝村将是一片绿意,风景越来越美,庭院也会更漂亮,生活在村里感觉越来越幸福。
据悉,秉烈乡森林植被覆盖率不高,生态较为脆弱,自2021年引进油橄榄种植后,对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有很好的效果,使得“荒山变青山”。时下,正值油橄榄花期,一走进油橄榄基地,便闻到一阵清香,一朵朵淡黄的花朵,一丛丛翠绿的橄榄树便是“绿美乡村”最好的见证。
农民增收“新引擎”
油橄榄除了有生态效益外,还具有经济效益。油橄榄果实冷榨出来的油因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液体黄金”。成片的油橄榄绿了山头,使得小山坡变成“小金山”,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现在,公路沿线以及村民自家庭院种植了油橄榄,庭院经济、集体经济将成为村民增收的“新引擎”。小平坝村村民赵增祥介绍,自家老房子拆除后,一片荒芜,为了让庭院更美,种下了30棵油橄榄。“这里种植的30棵油橄榄挂果后,一年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在家就能有收入。”赵增祥笑着说。
秉烈乡小平坝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王国介绍,除村民自家庭院种植的油橄榄可得到收益外,公路沿线种植的800棵油橄榄,后期将按小组划分片区进行管护,所获得的收益将成为村集体经济,用于每年村里举办各类公益性活动。“待油橄榄挂果后,一棵树的产值大约是500元,集体经济收入预计有40万元。下一步,我们还要带动村民扩大油橄榄种植面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王国说。
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
近年来,秉烈乡立足实际,将油橄榄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围绕“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方向,培育壮大油橄榄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加快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的乡村振兴之路。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秉烈乡油橄榄种植面积近1000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群众种植积极性日益高涨。
“目前,秉烈乡创新利用‘绿美乡村公路经济、庭院经济’的模式种植油橄榄,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经济效益与绿美效益共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各村实际,探索公路沿线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将产业景观融入绿美公路建设中,扮靓公路‘风景线’。”文山市秉烈乡副乡长杨晓介绍。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春葵)
(编辑:唐雪娇 排版:李法楠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