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农民增收一口清、基层治理一网兜、绿美建设一直抓丨马塘: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3-04-21 19:50:47  


文网讯 从4月21日起,文山广播电视台联合全州八县(市)委宣传部和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推动“三个一”争当排头兵》——专访乡镇党委书记系列访谈,节目拟邀请全州八县(市)的部分乡镇党委书记走进直播间,围绕州委提出的“三个一”工作要求,展示各乡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4月21日下午,文山市马塘镇党委书记曾付卫走进文山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文山热线”访谈节目直播间,向大家介绍乡村振兴中的马塘镇。

直播中,曾付卫介绍说,马塘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找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通过招商引资或农村“归雁工程”,挖掘本地乡贤能人、致富能手,积极向外招商引资、优化服务,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产业,土地资源利用和劳动力输出,运用生态技术将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生态产品,实现村民致富、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是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州委提出的“农民增收一口清”工作要求,曾付卫说,依托马塘镇的区位、资源等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文山市马塘镇党委书记曾付卫:“目前全镇分布有桃子、百香果、葡萄、草莓、蓝莓、巴西菇、仙人掌等高投入、高产出产业及水稻、玉米、小米辣、烤烟等传统农业,粮食总体安全,特色现代农业不断壮大。打造了马塘镇下卡莫村百香果种植产业示范基地,实现百香果连片种植10000亩;发展仙人掌连片种植2000亩,巴西菇大棚扩建至76个,共提供岗位305个,实现群众年务工收入777.64万元。”

曾付卫特别提到了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马塘镇种植的百香果。他说,目前百香果基地种植影响力已扩展至红河州蒙自、弥勒等地,共辐射带动文山市和周边县(市)种植百香果达46000余亩,百香果产量达92000吨,产值约5.6亿元。目前已有10名党员作为产业发展带头人冲锋在百香果万亩基地上,全村有150户农户参与发展百香果产业,共有115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全镇有1000余户农户吃上了种植百香果的“生态饭”,户均收入从3万余元增加到6万余元。

小小的百香果已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在不断探索适宜石漠化地区发展的生态产业过程中,近年来马塘镇还重点发展了仙人掌产业。

文山市马塘镇党委书记曾付卫:“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食用仙人掌正符合了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我总结了仙人掌产业有4个优势,一是一次投资,多年收益;二是管理简单;三是产量高、效益好;四是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当前马塘镇仙人掌种植刚刚起步阶段,由文山市滕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100余户农户发展种植了2000多亩,预计今年能为群众增收1万余元。”

在“绿美文山”建设中,马塘镇塘子寨村走在了前列,成为了典型。近几年,塘子寨村因为有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在红色党建的引领下,先后获得了“文山州最美民族村”、“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直播中,曾付卫介绍了马塘镇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

文山市马塘镇党委书记曾付卫:“一是筑牢党组织阵地以‘六个一’助推综合治理,坚持突出基层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创新社会组织动员机制,让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主力军;三是做实‘一约四会’制度,夯实基层治理民主根基,一约即村规民约,四会即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四是推进网格化建设,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曾付卫说,落实州委提出的“基层治理一网兜”工作要求,马塘镇要做好强化“党建+网格”组织体系、充分依托网格管住人和事并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等工作。马塘镇党委把坚持基层治理一网兜作为实现乡村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助推器”,让资源在网格整合、要素在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进行、任务在网格落实、问题在网格发现、矛盾在网格化解。

(记者:廖文)

(编辑:杨璐裴 排版:李法楠 二审: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