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怎么做到的?这个村的村民当“甩手掌柜”也能赚钱!

发布时间:2021-08-17 09:59:33  

文网讯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广南县旧莫乡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把发展乡村产业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让农民自愿将土地、荒山荒坡流转出来,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让其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眼下正值玉米成熟的时期,走进旧莫乡板榔行政村者茂村小组,远远就能看到连片的坝子种满了玉米,群众正忙着收获。在收玉米的群众中,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因为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老人出去不好找工作,不干活家里又没有收入。玉米基地成立以来,群众就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基地,还可以到基地里务工,双份收入让群众乐开了怀。

“我们年纪也大了,去外面打工也去不了,今年遇到他们来流转土地种玉米,我们就可以到基地里面务工,一个月也有2000到3000元收入。”者茂村村民潘正荣说。

“今年我家有3亩多的田地流转给他们来种玉米制种,很划算,不得苦不得累就可以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点钱也够我们买米吃了,我还去基地里面务工,每个月也还有2400元的收入。”者茂村村民陆显明说。

但在流转土地以前,者茂村的年轻人都依靠外出务工为主,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因无力栽种,村里的很多土地都荒芜了。流转土地初期,很多群众不理解,认为土地所有权在自己手中,土地荒芜与否与他人无关,产量和经济与村集体没任何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3月,旧莫乡板榔村委会书记陆开华组织召开党支部会议,通过动员村干部和党员带头,让党员干部每人拿出一部分钱,把下一年群众的土地租金先付了,共筹集到资金160多万元,把者茂村的1100多亩土地全部承包了下来,每年每亩土地的租金是800元。

“当时我想了一下,得想方设法地把这片1000多亩田地用活了,所以就对接了文山文研百晓生种业公司,决定在这片田地里进行杂交玉米制种,我们每年每亩给老百姓土地流转费是800元,有劳动力的群众全部到基地里面务工。我们就组织了党员干部抱团发展,目前有七八个人共同投入,现在这片基地已经投入了160多万元。”板榔村委会书记陆开华介绍。

在规范土地流转工作中,为寻找到理想的土地流转管理模式,陆开华带领村党员干部积极开拓渠道,创新形式,组织大家到外地参观学习。经过市场调查,最终与文山文研百晓生种业公司合作繁育玉米杂交品种,种业公司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托底收购,青储玉米还可以卖给养牛厂。如今,者茂村的群众把自己的土地交给了村委会书记,自己当起“甩手掌柜”,有的外出务工、有的跟着书记干活,多份收入彻底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

“我们从3月15日开始播种,目前这个村子的务工收入已经到50多万元,这个是给老百姓带来的一种收入。我预计一年种两季,这个村子的务工收入就会达到80多万元。我们按照中等水平,每亩700公斤的产量来计算,公司给我们的是每公斤3元,这样每亩就有2100元。另一方面,我们还有青储玉米,卖给牛场每吨是350元,这样算下来,每亩土地的收入是2600到2700元。”陆开华说。

土地流转后,不仅使原来荒废闲置的农田得到充分利用,也让群众获得了稳定的租金收入,从而跳出农业,摆脱土地的束缚,村里也有了更多的经济效益。陆开华希望今后能够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待基地发展稳定后,把基地转为村集体经济,并将周边群众的土地共同纳入基地,成立合作社,有效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群众致富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许文娟)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审核:侯佑琴)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