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砚山江那:大克底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2-03-17 11:08:21
文网讯 大克底村民小组隶属于砚山县江那镇同心社区,位于砚山县城西北部,属于典型的壮族村寨,辖区面积3.32平方公里,全村有64户305人,有中共党员13名。
近年来,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党组织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项目越来越多、制度越来越灵活、管理越来越规范,打造的“小网格”“小品牌”“小积分”成效鲜明。先后被评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村”,2021年成功举办2021年文山州“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现场推进会,成为奏响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党员定责网格化。推行村民小组干部发动、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三级联动”管理模式,以每11户为一个小网格,把全村64户划分为6个小网格,2至3名党员挂钩1个小网格,执行定责管理,党员在日常的社会治安管理、创卫、爱卫等实践不断提升自我,群众日常生活矛盾得到及时化解,群众难点痛点得到及时处理,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得到反馈,一项项任务出色完成,党员的先进性得到激发,自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项目发展品牌化。政府出资160万,村集体出资100万元,建成村级活动室和幸福广场,征集全村300多人的集体照和每家每户幸福美满的全家福照粘贴在最显眼的地方,展示了壮族同胞幸福美满、和谐共生的生活现状。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制作“幸福墙”,在村内美化亮化上,用《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孝道优良传统;收集志愿者、劳动模范、好人好事等案例,学典型先进、学身边榜样;发扬集体参与,就地取材,利用废弃的木材和竹子亲手编织出了一条长达100米的民族文化长廊;回收利用旧的、破损的土罐做成的花盆和休闲凳子。当前,一幅幅优美的壮家“艺术”画卷见证着大克底的发展,更反映了大克底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迫切追求。
日常管理制度化。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并把每周六上午定为环境卫生整治日,研究制定形成“红黑”榜积分制度。出台务实管用小举措,以“美丽庭院”、门前“三包”责任制、村内的重大活动和群众会的参与率等方面来进行加减分,最高分的给予上“红”榜,低于60分的给予上“黑”榜。同时,同心社区和大克底村民小组每季度开展积分评比兑换,住户可以根据积分的数额来兑换相应价值的日常生活用品,有效提升了群众的集体意识,大力提高了公益事业的“参与率”。
(江那镇)
(编辑:刘梅 排版:尹颖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