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丘北仙人洞村:党建引领穷村“蝶变”

发布时间:2022-03-31 09:48:44  

近年来,丘北县仙人洞村坚持党建引领,从民居改造入手,实施旅游转型升级,对传统民族文化持续性开展抢救性保护传承,实现传统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带领群众就地创业增收脱贫致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了小村“蝶变”。

图:仙人洞村一角。

仙人洞村坐落在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普者黑核心圈,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引领带动下,走出了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通过多年的文旅融合发展,从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的极度贫困村,发展到如今农村常住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余元的“首富村”“全省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示范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图:民居古朴、别具特色的仙人洞村。

支部引领转观念,共建彝族撒尼民居

仙人洞村由于早期粗放型发展,村庄无序建设、乱占乱建现象十分突出,与普者黑景区原始生态环境形成巨大反差,遗失了乡愁、留不住游客。在整个村子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下,村党支部通过多次召开支委会、党员会、群众会,下定决心按照“统一规划、体现特色、一户一方案、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展拆除重建,还原彝族撒尼民居,实施旅游转型升级。

面对部分群众的犹豫不决,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员干部现身讲+带着图纸现场推+引导群众看中干”的方式,划片包干,组织党员挨家挨户讲解政策做工作,让群众吃下“定心丸”;由村里出资10余万元,村党支部书记范成元带头组织党员、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北京、大理、丽江等地考察学习民宿业和乡村旅游。

村党支部书记范成元率先推倒自家3层小楼实施拆除重建,全村党员和村组干部纷纷响应,带头开展拆除重建或实施“穿衣戴帽”改造,逐步扭转了群众不想干、不敢干的局面。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大刀阔斧地改造民居,共争取财政资金投入1470余万元,申请银行贷款7000余万元,发动群众自筹4000余万元投入民居改造、村内道路、文化广场、水环境治理等设施建设,大家自觉“退房让路”“退房让绿”。目前,全村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特色民居客栈有188户,客房3300余间,年收入4400余万元,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5万余元。

图:改造后的特色民居客栈。

党员带头作表率,推动文化旅游双融合

通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村党支部意识到,为经济利益而过度商业开发,打造昙花一现的“网红打卡点”是不可持续的,乡村旅游既要望得见绿水青山,也要守得住乡愁,守住撒尼文化的“根”,民族文化才能得以长远发展,乡村旅游才能迸发新的生机。

村党支部坚持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在全村30名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全体村民积极开展撒尼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抢救,编演了《古老的仙人》《洗麻歌》《三胡舞》《火塘情》等50多个独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歌舞。通过融合丘北各民族文化元素,村党支部牵头组织群众筹办彝族“花脸节”、僰人“跳乐”等节庆活动,开展篝火晚会、荷花宴、挖藕和打鱼等特色旅游项目,把撒尼民族文化、荷花文化、辣椒文化、饮食文化等融入乡村旅游产业中,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找回了乡愁、留住了游客,打造了升级版旅游文化产业。

党员带头组织成立了6支老、中、青文艺队,为外来游客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近年来,全村累计演出节目2500余场次,吸引观众20.5万人次,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点”。

图:仙人洞村篝火晚会。

党群同心齐发力,共创生态文明和谐村

“我们吃的是‘生态饭’,一定要把绿水青山守护好。”村党支部书记范成元说。近年来,村党支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大力推进村内人居环境、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功能区水源头治理和沿湖临水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将村内供水、排污、生活垃圾和电缆处理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电线、网线入地管理,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昔日的脏乱差变成现在的一步一景、一路皆是风景。

图:仙人洞村文明实践活动。

仙人洞村党支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美文山先锋行”活动等,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清扫村内道路、轮流巡逻等志愿服务,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植树绿化、清理环湖和村内荷塘卫生等活动,用村集体经济收入聘请保洁员清扫村内公共道路,配备垃圾车、拖拉机,定时运输、定点倾倒村内垃圾,结合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村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村民积极引导指挥停车、规范停车,全村经营户明码标价、诚信经营,每户村民家中均配备垃圾桶、安装隔油池,主动清运自家产生垃圾、规范处理生活污水,净化了村内环境卫生、减轻了湖面水体污染。针对发展后劲不足的农户,村党支部牵头制定“一户一帮扶方案”,将患有听力、言语障碍的村民安排到村庄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保障就业有收入,帮助肢体残疾、没有经营能力的村民招商引资合作开发经营旅游服务业,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坚决不让一个人掉队。

图:仙人洞村农民文艺队。

“没有党支部的带领,没有党员的带头,我们村就不会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无法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谈到仙人洞村的今昔对比,当地村民十分感慨。现如今,仙人洞村在村党支部强有力的带领下,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村风文明民风淳朴、人民幸福安居乐业,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创造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涂雅辉 伍中伟)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