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广南:特色水果种植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2-10-09 17:01:27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产业,让绿水青山的果园成为助农增收的“金山银山”。
入秋后的广南县坝美镇,郁郁葱葱的山坡上,随处可见挂满枝头的柑橘,在漫山遍野的橘园里,果农们按照早、中、晚熟的季节特点,从8月份就开始陆续采摘销售成熟的柑橘,直至深冬季节。“栽种橘子比较好,收入也还可以。”尝到柑橘种植甜头的广南县坝美镇革假村村民农仲书高兴地说,他家栽种的两千多棵橘树,今年已经卖了7万多斤早熟的柑橘,后续还有3万多斤柑橘待熟销售,预计收入达10万余元。
广南县堂上农场作为坝美镇柑橘主要的种植基地之一,已经有40多年的柑橘种植历史,堂上柑橘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闻名于省内外市场。“2022年,堂上农场的柑橘预计产量2600余万斤,产值达3000万余元。”农场负责人窦仕云介绍,通过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堂上农场周边的村寨,以及近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种植柑橘达20余万亩,柑橘成了当地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
广南县属于多样性气候,境内干湿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发展特色水果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过去,由于新型主体与农户联动发展不够,群众重栽轻管现象突出,产品的加工、储藏、流通等环节滞后,导致特色水果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特色不“特”、优势不“优”、商品率低。
广南县珠街镇长冲梨以其个大皮薄、汁多肉细、抗氧化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广南县高原特色水果产品之一。为把长冲梨发展成为珠街镇“一镇一品”的支柱产业,针对长冲梨产业发展中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当地党委政府积极探索“产业+文旅”发展模式,通过举办长冲梨文化旅游节的形式,达到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目的。珠街镇副镇长李方仁介绍,珠街镇着力打造长冲梨产业品牌,以“长冲梨”文化旅游节为依托,进一步培育优质产业,做强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镇长冲梨种植规模达到了1万亩,挂果面积3500余亩,年产量660万公斤,待全部丰产挂果后将实现年均创收1亿元左右。
近年来,广南县针对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种植、销售及品牌打造等堵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各地土质、气候等特点,合理划定发展区域,加大特色水果产业资金投入,规划实施砂糖橘、蜜桃、李子、香蕉、蓝莓、长冲梨、百香果等特色水果的规模化种植,加快以水果为主的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农业的内涵功能;积极培育新型经济主体,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立特色水果示范基地和新型主体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激励机制,扶持龙头企业,推动产业标准化生产,从技术和生产环节上保障生产物资科学使用,保护产地环境;切实加快“一村一品”特色水果村建设,实现了特色水果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并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紧紧围绕“无公害品牌”建设,做好特色水果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开展主要果树品种的无公害和“三品一标”认证,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实现特色水果产品的商品化包装,无公害水果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引导企业申报特色绿色食品品牌,引进水果产品精深加工型企业入驻广南,对特色水果进行精深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拓销路、找市场,打开水果销售“瓶颈”和渠道。
截至2022年,全县特色水果在园总面积9.56万亩,涉及那洒、珠街、旧莫、莲城、珠琳、坝美等乡(镇)。其中,依托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100亩以上示范园107个2.62万亩,水果总产量15.2万吨,综合产值4.8亿元。完成水果绿色食品认证3个,分别是椪柑、蜜柑和甜橙,面积2800亩;珠街镇长冲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梨1个,面积4110亩。
(来源:“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编辑:吕静 排版:尹颖 审核:侯佑琴)